(记者 成长)上周,本报与国家大剧院发起了《我的父母与“洪湖”的故事》征文活动,征集读者与民族歌剧瑰宝《洪湖赤卫队》的动人故事。消息一经发出,立刻收获了众多热心读者网友的踊跃投稿。一篇篇记录着与《洪湖赤卫队》不解之缘的故事、一段段烙印着父母辈火红青春的往事令人动容。昨日,国家大剧院版歌剧《洪湖赤卫队》组织探班活动,前来探班的五位来宾都有着特殊的“洪湖”情结,在现场他们纷纷分享了自己的人生与这部歌剧结下的不解之缘。
与共和国同龄的魏叔叔一辈子爱好艺术,吹拉弹唱无所不好。他笑着回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洪湖赤卫队》的歌剧、电影都极为轰动,那时十多岁的他没钱买票,又实在为电影《洪湖赤卫队》而着迷,于是在检票口看到有大人进场时,就紧跟其后扯着人家的衣襟,冒充人家的孩子溜进场内,有时他也会事先藏在礼堂内堆放杂物的角落里,等电影开演时,再悄悄钻出来看。《洪湖赤卫队》优美的旋律令他过耳难忘,只是歌词无法记全,于是便让一同溜进场的小伙伴打着手电筒,把歌词一句句记下来,白天去学校跟大家一起分享。
73岁的杨阿姨,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洪湖迷”。1977年彩色电影《洪湖赤卫队》复映时,她带着年幼的儿子观看露天电影,边看边讲革命的故事。从此,儿子也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这部剧并开始收藏各类与《洪湖赤卫队》相关的物件。自从观看了大剧院版《洪湖赤卫队》的两轮演出后,今年国庆期间,儿子也准备带上父母再来看一场。现场母子二人展示了《洪湖赤卫队》的多版连环画、剧本、海报、磁带、黑胶唱片等藏品,令人惊叹。
72岁的董阿姨在看到大剧院的征稿消息后,激动地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激情岁月里的歌声》。在上世纪60年代,她是女排国家队的一名队员。当年这群乐观、积极的女排姑娘,就用歌声伴着汗水,挥洒无谓拼搏的精神对未来的向往。董阿姨回忆,曾经每次去训练的路上,全队总会一同唱起那个年代的“流行金曲”——《洪湖赤卫队》。柔美的曲调、美好的景象总会令她们忘却疲惫和伤痛,擦干眼泪振作精神,带着荣誉感和自豪感继续拼搏。
在现场,5位老友与三位韩英的扮演者吴娜、张其萍、王庆爽一起联唱起那首刻录在几代人心中的“洪湖水,浪打浪”。
9月28日至10月5日,国家大剧院版歌剧《洪湖赤卫队》将再度上演、为国庆65周年献礼。由指挥张国勇与吴娜、王庆爽、张其萍、王凯、秦德松等歌唱家携手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