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名家打造经典 9月11日亮相

国家大剧院首迎《诺尔玛》

北京青年报


  导演皮耶·阿里 王晓溪/摄

(记者 伦兵)面对这一中国观众并不熟悉的歌剧,国家大剧院请来了意大利著名导演皮耶·阿里,请来了意大利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拉凯莱·斯坦尼西,为的是打造一版经典的《诺尔玛》。

在国家大剧院过去演出的歌剧中,从罗西尼到多尼采蒂,从威尔第到普契尼,从莫扎特到瓦格纳,从卡门到霍夫曼的故事,涉猎过意大利、德国、奥地利、法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古典名剧,但贝里尼的歌剧《诺尔玛》是中国观众并不熟悉却又十分经典的歌剧。9月11日,这部被认为是纯正的意大利美声唱法的歌剧将首次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而贝里尼的名字也会被中国观众所熟知。面对这一中国观众并不熟悉的歌剧,国家大剧院请来了意大利著名导演皮耶·阿里,请来了意大利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拉凯莱·斯坦尼西,为的是打造一版经典的《诺尔玛》。

贝里尼是谁?

北京观众熟悉罗西尼是在他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和《灰姑娘》等欢快的音乐中,熟悉多尼采蒂则是在《爱之甘醇》的年轻人的乡村生活中。而对于与这两位作曲家齐名的文森佐·贝里尼却了解较少。其实,相对于罗西尼、多尼采蒂,贝里尼的作品更能称为“纯正的意大利美声唱法的歌剧”。这样说,是因为他的歌剧富含浪漫主义特色,尤以旋律的清丽婉畅著称。其中,以《诺尔玛》最为闻名。

在贝里尼的歌剧作品中,最为出名的是《诺尔玛》、《清教徒》和《梦游女》。这三部歌剧中,贝里尼都给女主角设计了重要的唱段,以体现意大利美声唱法的全面技巧。《诺尔玛》中的“圣洁的女神”,《清教徒》中的“他那温柔的声音”和《梦游女》中“满园鲜花凋零”是古典歌剧女高音咏叹调中的经典。而《诺尔玛》的“圣洁的女神”则以高难度的演唱成为优秀女高音的试金石,唱腔优美动人,不仅需要纯情的歌声,也需要花腔的灵巧。

贝里尼1801年11月3日生于西西里岛卡塔尼亚,早年在那不勒斯音乐学院学习,毕业后即从事音乐创作,以歌剧《阿代尔松与萨尔维娜》和《比安卡与费尔南多》初露头角。1827年写的《海盗》在米兰拉斯卡拉歌剧院上演,获得成功。此后他创作了多部歌剧,先后在米兰、帕尔马、威尼斯等地上演。1833年,贝里尼访问伦敦、巴黎,为意大利歌剧院写了歌剧《清教徒》,赢得世界声誉。贝里尼的音乐带有浪漫主义的梦幻意境。他的所谓“贝里尼式的声乐旋律”,即是在低声部分解和弦的伴奏衬托下,声乐旋律由宽广悠长的音调开始,逐渐形成高潮,然后又回到宽广悠长的音调上,形成拱形线条。这种独特的旋律长于表达温柔、忧郁、悲哀的感情,蕴藏着一种内在的动力,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感人至深。

《诺尔玛》讲什么?

歌剧《诺尔玛》的故事发生在高卢对抗罗马征服者的背景下。罗马军事力量庞大,高卢凯尔特人单凭军队布阵难以与其抗衡,而森林为他们设置埋伏提供了有利地形,打乱了罗马人的战斗策略,罗马军队无法依循紧密队形,大大削弱了战斗力,很容易遭到凯尔特人突袭。导演皮耶·阿里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诺尔玛》的象征灵感正来源于这样的历史背景:森林与凯尔特军队将通过最基本的形式演绎,并会强烈地引发联想:粗壮的树枝纵横交错,一块巨大盾牌好似隐藏其中。如果说粗壮的树枝能够使人联想到伊敏斯尔寺院的圣橡树,使人感觉仿佛有一棵看不到的橡树矗立在舞台上,那么这块大盾牌则通过雕刻般的美感,不仅象征了凯尔特的军事力量,更揭示了凯尔特的文明高度和崇敬神圣事物的价值观,盾牌的纹样装饰来源于凯尔特艺术中一件珍稀古董。”

皮耶·阿里是学建筑出身的导演,才华横溢,在三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风格独树一帜,曾以新锐的先锋派舞台表达受到欧洲观众欢迎。本次,他也是身兼导演和舞美设计。皮耶·阿里告诉北青报记者:“《诺尔玛》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战乱不断的环境。在大战一触即发之际,凯尔特人的女祭司诺尔玛终止了战争,她在这样千钧一发的时刻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她爱上了敌方的指挥官波利翁,并生下了两个孩子,背叛了自己的人民。不料波利翁又爱上了更为年轻的女祭司阿达尔吉萨,并打算与她一同逃回罗马,这令高贵的诺尔玛陷入了愧于信仰、失去爱情的双重痛苦之中,最终她做出了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抉择。诺尔玛的公众形象代表着绝对严格以及坚实的力量,而诺尔玛的个人形象则是一位因内心剧烈挣扎而饱受折磨的母亲,同时又能以坚决的意志抑制住内心的痛苦。唯有母爱使诺尔玛变得软弱,但这并不影响诺尔玛悲剧女英雄的形象。正因如此,我在设计诺尔玛的居所时,超越了纯粹的日常性,采取了象征的表现方式。舞台上的居所是圆形的,这不仅使人联想起盾牌的形状,进而联想到即将发生在诺尔玛身上的战争;另一方面,我认为圆形也象征着一面映射无意识的巨大镜子,暗示‘先知’诺尔玛看到了即将到来的悲剧,即火焰、战争以及弑婴的画面。”


  女主演拉凯莱·斯坦尼西 王晓溪/摄

女主演有多难?

女高音歌唱家拉凯莱·斯坦尼西在国际歌剧舞台广受关注。她曾经在凤凰歌剧院、法国巴黎歌剧院、帕尔马皇家歌剧院、维罗纳露天歌剧院、巴塞罗那里赛欧大剧院等众多歌剧院演唱。她告诉北青报记者:“我演绎过四次诺尔玛。这个角色非常非常的难,因为她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女人。另外一方面她也是非常有激情的一个女人,在她的身上可以看到很多面。所以演绎这个角色主要难度在于,把这些不同的面以及她不同的性格综合在一起。诺尔玛这个角色从音乐写作角度来说,可以说是为所有女高音所做的音乐中最难的。难点主要在于它对美声的唱法要求非常高,另外还要具有非常强的戏剧效果。一方面要求演唱者声音里有很大的冲击力,另一方面还要有很多极弱的音,要求情感要极其充沛。”

《诺尔玛》的演唱和表演都很难,而且每一个导演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演绎。拉凯莱·斯坦尼西说:“在排练的过程中,皮耶·阿里导演会对我的身体语言有很多要求,以突出诺尔玛的性格,这一点我很喜欢,也很认同。通过他所设计的这些动作和姿势,都是充满着力量的,以塑造出诺尔玛的魅力和魄力,这样她才能完全掌握她手上的权力,从而对她的族人负起责任。歌剧第二部分更多展现的是诺尔玛人性的一面,特别是作为女人的一面,她为了自己因爱情的背叛饱受了折磨。剧中展现出来的这两面性,体现出诺尔玛这个人物的复杂性,这一点是非常精彩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