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动态 > 资讯动态栏目 > 媒体视角 > 正文

作曲家讲述歌剧版《骆驼祥子》创作

“我和祥子住在一起”

劳动午报

(记者 张江艳)继经典的电影版、话剧版之后,老舍的经典文学作品《骆驼祥子》的歌剧版目前正在国家大剧院紧张排练中,这是大剧院第一部改编自中国现代文学名著的歌剧。这部意义非凡的原创歌剧特别请来了被《纽约时报》描述为“唯一未曾在海外长期居住而建立了国际声望的中国作曲家”的郭文景。

郭文景感概:“《骆驼祥子》是我第一部中国约稿、中国首演的歌剧。我期盼这一天整整二十年。”

20年前的6月25日,郭文景创作的第一部歌剧《狂人日记》在荷兰艺术节首演;20年后的6月25日,具有标志意义的《骆驼祥子》将在国家大剧院首演,郭文景认为,这是巧合,更是缘分。

“此时正是歌剧的最好时代,等这20年,很值得”,郭文景花了近三年时间创作《骆驼祥子》,就是为了继电影、话剧之后,打造一个深入人心的歌剧版《骆驼祥子》。

为了深刻了解祥子的人物形象,郭文景还搬到了牛街,这个祥子曾经居住的地方。“我和祥子住在一起,去感觉,去观察,从而形成我的思路和选题。”郭文景感慨,每次出门打车,都能碰上祥子,时代变了,人并没有变,老北京人的味道没有变。“那些刀子嘴豆腐心的北京妇女,就是虎妞;在马路牙子上喝酒的就是刘四爷”,郭文景用心感受着《骆驼祥子》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并将老北京人说话的腔调以及传统的说唱、叫卖、京韵大鼓等市井艺术形式融汇到歌剧中,让《骆驼祥子》散发出浓郁的老北京风味。

然而,作为《骆驼祥子》的歌剧版本,“歌剧味儿”应该是这部戏的第一味道,郭文景强调,要把强烈的抒情性、戏剧性、交响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把老北京的地域风味作为背景。

排练现场,“小福子”第一次出场时一首长达7分钟的咏叹调,抒情女高音尽显了逆来顺受的人物形象和凄凉飘零的身世,宛若教堂中的圣咏,而其中河北民歌《小白菜》的亲切旋律,一瞬间便把观者带入了人物情景,如此匠心令人对全剧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