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斯特拉蒂瓦里重奏大师课上讲故事

国家大剧院

5月9日是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的开幕之际,本次音乐节以“我爱室内乐”为主题。当晚,来自苏黎世歌剧院的“斯特拉蒂瓦里重奏组”的四位艺术家,在艺术资料中心,为专业艺术学生及喜爱室内乐的观众朋友们,奉献了一场别具匠心的重奏大师课。


  斯特拉蒂瓦里重奏组
  左起:王晓明、Soyong Yoon 、Lech Antonio Uszynski、Maja Weber 肖一/摄

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的第一组同学演奏了《莫扎特“不协和”四重奏K.465》,这也是四位艺术家将在5月12日演出的第一首曲目。即便是如此烂熟于心的曲目,四位艺术家仍旧仔细认真的对照谱面,给同学们进行了一个小节一个乐句的指点。担任第一小提琴的王晓明老师,还不时与同学们互换位置,和同学们一起演奏。同学们第一次面对这么多观众上大师课不免有些紧张和腼腆,但在大师们的鼓励和指点下,四位同学的演奏渐入佳境。第一小提琴更多了一份统领全局的意识,第二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的旋律也更加清晰而富有变化。来自瑞士的大提琴家Maja Weber告诉同学们,四重奏中每个乐器都是主角,但都不是英雄。拿起弓子的一刻,四个人就要尽可能奉献给观众最好的音乐。 

第二组同学带来的是曲风极富争议的《巴托克第四四重奏曲》第一乐章。相比较莫扎特的“不协和”,此首乐曲的不协和更不易为大众所接受。经过来自意大利的中提琴家Lech Antonio Uszynski的讲解和示范,通过强弱及节奏做出变化,从不协和中感受到了乐曲的律动。来自韩国的小提琴家Soyoung Yoon让藏在背后的第二小提琴在此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示范过程中,四位艺术家使用的都是价值连城的斯特拉蒂瓦里提琴,饱满且具有穿透力的声音,让在场许多观众惊叹万分,对四把名贵的提琴燃起了浓厚的兴趣。 


  小提琴家王晓明现场讲起乐器故事 肖一/摄

小提琴家王晓明为观众讲述了每把名琴背后的动人故事。有与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一起征战沙场的小提琴“King George”,有90岁高龄的斯特拉蒂瓦里制作的最后一把中提琴“Gibson”,以罕见的美丽外形和迷人音色而著称。也有大提琴家Guilhermina Suggia一生钟爱的红色大提琴“Suggia”,更有依据《黄金分割》比例而制作的小提琴“Aurea”。乐器之于演奏家就如同宝剑之于武侠。斯特拉蒂瓦里制作的提琴就是古龙笔下的血剑,是提琴界的“圣剑”。虽不曾有“滴血认剑”的传说,但对于演奏家来说,驾驭百年名琴也决非易事。艺术家们说道,这些提琴本身经过百年的沧桑,已经有了自己的性格,富有了生命。用制作技艺如此精湛的提琴演奏时,没有它做不出的效果,只有艺术家想不到的演奏方法。随后,斯特拉蒂瓦里重奏组演奏了瑞士作曲家马丁·维斯坦创作的《威尔第的梦》。洪亮饱满的声音充满了整个大厅。我们仿佛看到了“乔治三世”与他心爱的提琴驰骋沙场的雄浑场面,也看到了Suggia用红色大提琴倾诉心愫的温馨画面。艺术家因为手中的乐器而光彩熠熠,乐器则因为优秀艺术家的演绎而重获新生。他们的演出浑然天成,酣畅淋漓,但时间太短,着实不够过瘾。活动结束后,观众们都迫不及待12日小剧场再见艺术家们的风采。 

五月音乐节期间,艺术资料中心为会员朋友们精心策划了多场室内乐沙龙,让想拥有皇家待遇的您,在典雅舒适的环境中,尽情领略“室内乐”带来的愉悦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