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大剧院原创歌剧《赵氏孤儿》3月受邀赴港

彩排对学生观众开放 “大剧院制作”走上更广阔舞台

国家大剧院

2月28日下午,国家大剧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由国家大剧院制作的原创歌剧《赵氏孤儿》受邀将于3月24、25日登上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的舞台。该剧2011年6月首演大获成功后,短短半年内已经在国内三度热演。此次受邀赴港,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的同时,也是将“大剧院制作”搬上更广阔的舞台。届时,袁晨野、莫华伦、么红、梁宁、田浩江等在世界歌坛享有盛誉的著名歌唱家将联袂演绎这部传世经典,展现华人歌剧的国际实力。 


  著名歌唱家莫华伦(剧中饰演“赵氏孤儿”赵武)在发布会现场 王小京/摄


  《赵氏孤儿》剧照

精品原创星光熠熠 动情之作实力唱响 

《赵氏孤儿》的故事家喻户晓,曾被各种舞台艺术形式演绎。2011年国家大剧院第一次将这部经典改编成了歌剧,6月首演面世即获得了良好反响,在同期举行的世界著名歌剧院高峰会议暨歌剧论坛上,赢得了世界歌剧同行的一致赞许;国庆期间二度上演,好评如潮;2012年2月刚刚完成了三轮热演、奉献了四场精彩演出,与北京观众共度了元宵佳节。 

国家大剧院对该剧的创作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广邀各界艺术名家。集结了邹静之、雷蕾、陈薪伊、吕嘉、高广健、李锐丁等国内一线主创,还特邀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首席灯光设计师弗拉基米尔·卢卡谢维奇加盟。演出阵容上更是星光熠熠、实力非凡,由袁晨野、莫华伦、么红、梁宁、田浩江等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华人歌唱家,与孙砾、张英席、周晓琳、金郑建、杨毅、王穿越、李想等国内青年歌唱精英联袂,共同唱响这部追溯中华精神信仰的原创歌剧。 

音乐方面,剧中深情动人的咏叹调比比皆是——《孩子,我们怎么办?》、《饥饿啊,饥饿》、《雨越下越猛》、《我已无力同行》等唱段冲击人心,一首催人泪下的《摇篮曲》更是朗朗上口,广为传唱。国家大剧院的合唱团与管弦乐团也是演出中值得关注的亮点——大剧院合唱团在这个群戏吃重的作品中,淋漓尽致的演绎出了恢宏、悲壮的气氛;而在新近出任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首席指挥的著名指挥家吕嘉执棒下,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表现也非常值得期待。

“大剧院制作”受邀赴港  中国文化深度弘扬 

国家大剧院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艺术生产能力非常活跃的国家艺术表演中心,一直致力于打造在国际表演艺术领域有影响力的标志性品牌,运营四年来,陆续制作推出了21部带有鲜明品牌烙印的自制剧目。一些优秀的作品更是走出大剧院、逐渐走上了更广阔的舞台,很好的起到了文化交流和示范的作用。例如原创话剧《简·爱》之前在上海、重庆等多地巡演,均造成了一票难求的票房和口碑佳绩;自制歌剧《图兰朵》更是继登上上海大剧院舞台后,2011年又成功赴韩国首尔演出,博得韩国观众和主流媒体的一致赞誉。 

歌剧《赵氏孤儿》作为大剧院2011年重点推出的原创剧目,作品突现了中华民族自古尊崇的“大义”与“正气”,弘扬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一诺千金、舍生取义”的价值观。演出期间,一些香港文化界人士观看后非常希望这部戏可以带到香港。3月24、25日歌剧《赵氏孤儿》将在香港文化中心上演,与香港观众一同分享这部有思想力量的原创作品。 

3月23日晚,本剧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的彩排将对香港的学生观众开放,任何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走进剧场观看。这一举措与大剧院四年来一贯秉持的艺术普及理念密不可分,国家大剧院每年组织的艺术普及教育活动达1000余场,其中公益性演出过半,并与近百所学校合作歌剧培养基地计划,有力的推动了高雅艺术和优秀民族艺术的普及推广。此次演出,大剧院也将这一理念带到香港,希望更多香港青少年可以欣赏到国内优秀的原创剧目,了解国内活跃的艺术生产情况,拉近高雅艺术和传统文化与青年人的距离。 

就在一周前,书画大家范曾先生有感于本剧推崇的“重然诺、轻生死”的正气,为支持大剧院带领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亲自向《赵氏孤儿》题赠了剧名,苍劲有力的大字将出现在此次赴港演出的宣传品上。嘉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香港董氏慈善基金会”、香港航空、香港观塘帝盛酒店、电讯盈科、瑞士银行及东方海外货柜航运有限公司等都为这次赴港演出提供了大力支持,香港歌剧院全权承接了本剧在香港的演出。 

未来,大剧院希望进一步加大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通过带有国家大剧院烙印的艺术作品,更多的展现当下国内歌剧创作的实力和水准,也希望把“大剧院制作”带到更广的范围,更好的弘扬中国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