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二马》首度亮相国家大剧院戏剧场舞台 甘源/摄
4月7日晚,由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出品,根据老舍同名经典小说改编而成的话剧《二马》首度亮相国家大剧院戏剧场舞台,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出诙谐幽默又饱含人文精神的“京味儿英伦戏”。
《二马》是老舍先生于1929年在英国创作的小说,作品以老舍特有的细腻笔触,将中西交错的异国情缘、英国的风土人情悉数展露,以其经典的“京味儿”与英伦范相结合,插科打诨玩转诙谐,讲述了1926年一对中国父子老马和小马远赴伦敦继承古玩铺子,因租住在英国温都太太家里而引发的一连串的悲喜故事。此次登台国家大剧院的话剧版《二马》同时也是著名导演方旭继《我这一辈子》《猫城记》和《离婚》之后第四次将老舍作品搬上话剧舞台,这部戏的成功上演也让“京味儿导演”方旭成为观众眼中名副其实的“老舍专业户”。
由方旭领衔的“全男班”阵容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形式感极强的漫画式喜剧 甘源/摄
话剧版《二马》英伦元素中透出让人倍感亲切的老舍“京味儿” 甘源/摄
话剧版《二马》既继承了老舍原著的精髓,又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尤其在舞台整体呈现中,以英文报纸为贯穿全剧的元素,配合英伦风格的风笛、黑管、萨克斯等乐器的演奏,呈现出了一部形式感极强的漫画式喜剧——喝茶、遛狗、买帽子、晚餐、逛街、办聚会,都融为了读报前后的交谈对话,于英伦元素中透出让人倍感亲切的老舍“京味儿”。年近七旬的中国老舍研究会前任会长关纪新曾在观剧后动情表示:“老舍研究会里一些比我更老的专家,他们总希望话剧可以更传统一点,但是,他们都喜欢这版《二马》话剧,因为这样改编的戏在剧场里才更‘拿人’。凡是看过《二马》的,包括老舍研究界的专家都赞不绝口,说:这个戏好看。”
4月8日至9日,话剧《二马》还将在国家大剧院继续上演,于“京味英伦范儿”之间,为首都观众带来老舍笔下那段令人啼笑皆非的异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