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线上专区 > 经典艺术讲堂线上课堂> 正文

追溯中国革命文艺的春风——赏析原创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上)

主讲人:许锐、张晓梅、张云峰

国家大剧院
2022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周年。中国共产党的文艺发展方向与方针在这两次文艺座谈会中实现了历史传承。在这一重要的历史节点,国家大剧院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新时代文艺发展方针与创作导向,与北京舞蹈学院联合出品原创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该剧以延安木刻版画为创意源头,以汉族民间舞为主体舞蹈样式,聚焦中国文艺工作者奔赴延安、投身革命洪流的峥嵘岁月,以中国革命文艺春风意喻新时代文艺发展的春天。

本期经典艺术讲堂特别邀请国家大剧院与北京舞蹈学院联合出品原创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的编剧许锐、导演张晓梅、张云峰,带领大家一起回顾革命历史、品鉴时代艺术、感悟文艺精神。
 
 
 
从延安走来,向光明前行
1942年5月,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最危难的时刻,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杨家岭主持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会议明确了文艺与革命、人民的关系,指出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服务等一系列指导思想。在革命文艺精神的感召下,来自全国各地的四万多名文艺工作者满怀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革命激情奔赴延安。他们以火热的现实生活为蓝本,从传统民间艺术中提取素材并加以改造,创造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不仅鼓舞了民众的革命热情,也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新鲜可感的文艺气息。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与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文艺工作者在杨家岭合影

原创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以此为创作背景,把当时中国文艺工作者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以及他们“以笔为枪”投身革命文艺事业的理想信念作为表现核心,展现了文艺工作者内心的春天和中国革命文艺的春天。因此,原创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是在真实春天里的一种更加浪漫和意象化的表达,这一表达恰恰与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相呼应,即新时代中国文艺发展也需要春天的召唤,把延安文艺精神在时代变迁中传承下去,在与新时代偕行的道路上向光明前行。

原创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以艺术家们为主要人物形象,
展现了音乐家、舞蹈家、版画家、剧作家等文艺工作者们在延安的创作与生活。

以民间舞韵,为人民而舞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确立了“文艺为人民”的方针后,文艺工作者开始走到老百姓中间,学习研究民间文艺,掀起一股新创作的热潮,最为典型的“新秧歌运动”即是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创作路径,以改编后的民间秧歌为呈现形式,创作了《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拉近了艺术家与人民的距离,展现出文艺发展的新样貌。

原创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排练照

原创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的呈现形式也践行了“文艺为人民”的方针。作品以当时延安人民常常在田间地头、民间广场跳的安塞腰鼓、横山腰鼓、红绸舞、秧歌舞等民间舞蹈为动作素材,体现出中国民族民间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特点,展现了盎然春天中,文艺工作者奋勇奔赴延安的现实情境,以及投身文艺创作的革命热情。

以遒劲朗力,展时代风骨
延安木刻版画是中国美术的瑰宝。从延安木刻版画中,我们不仅看到峥嵘时代的火热生活和斗争图景,也深深感受到蕴藏其中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和艺术表达。延安木刻版画不仅是艺术品,也是宣传片,在民族存亡最关键的时刻用最有力的呐喊,鼓舞了军民的革命斗志与士气,成为最深刻的时代记忆。新时代的延安已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让这些经典历久弥新,成为具有时代审美价值的文艺作品,是原创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在创作上要实现的突破。

1943年 彦涵《当敌人搜山时》

原创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舞段“搜山”排练花絮

原创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在动作语言的设计上,从延安木刻版画中吸取气力,将刻刀遒劲、硬朗的笔触与民间舞的气韵、风范相融合,进而建构了跨越时空的舞蹈语言。例如,秧歌“十字步”的手臂动作,就是刻刀在使用过程中用力的动作、富有力度的笔触嫁接在原有的动作形态上,将手臂扭动、摆动的形态变为带有明朗脆劲的“折”。这种民间舞的意韵和生动感,与“春天”的主题是相符合的,让我们进入崭新的秧歌的视觉感受中。这也成为原创舞蹈诗剧《杨家岭春天》独特的动作语言形态,也隐喻出新时代文艺发展的匠心风骨。

本期主讲人:许锐、张晓梅、张云峰


许锐
许锐,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舞台创意与编剧,跨越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两个领域。其舞台代表作有舞剧作品《五星出东方》《红高粱》《赵氏孤儿》《骑楼晚风》《徽班》《戈壁青春》《诺玛阿美》;舞蹈剧场《一刻》等,屡获文华大奖与“五个一工程”奖;著有《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审美与自觉》;创办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艺·舞动无界”当代舞蹈创作研究项目。


张晓梅

张晓梅,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市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北京市属高校一流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编创《扇骨》《清扇·闲郎》等作品,多次获得首尔国际舞蹈比赛、全国舞蹈比赛、荷花奖舞蹈比赛等奖项。先后主编及编写多部教材。科研课题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张云峰

张云峰,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研究生导师,北京市舞蹈家协会理事,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市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北京市属高校一流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代表作品:舞蹈《秋海棠》《风吟》《红色恋人》等;舞剧/舞蹈剧场:《舞在桃源》《肥唐瘦宋》《汉颂》《王羲之》等。

许锐、张晓梅、张云峰/讲述
何洋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