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线上专区 > 经典艺术讲堂线上课堂> 正文

【剧目直通车】原创当代舞剧《冼星海》创作背后的故事

主讲人:赵铁春、许锐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至今共创作制作及联合制作了《马可·波罗》《天路》《冼星海》三部各具风格特色的舞剧。舞剧《马可·波罗》以中国舞蹈样式与西方芭蕾样式相结合的方式,在故事情节上展现了中国与意大利两国的联系。现实题材原创民族舞剧《天路》,它是将中国藏族风格舞蹈与军旅风格舞蹈动态语言相结合,形成了汉藏舞蹈融为一家的独特魅力,通过几代人不畏牺牲修建铁路,表达了国家情、民族情、母子情和战友情。原创当代舞剧《冼星海》,则以现实生活行为动作为舞蹈语言依据进行变化和发展,构成舞蹈段落,讲述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人生境遇以及他身边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们激情澎湃的英雄故事。
 
 
 
在这三部舞剧中,不同的舞蹈语言表达的不同的故事会给观众留下不同的印象,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虽然舞蹈风格语言的运用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共同反映了文化自信,我们为具有如此之丰富的舞蹈资源而感到自豪,作为舞剧创作者才会创作出更多、更丰富、更具中国风格和气派的舞剧艺术作品。

国家大剧院原创当代舞剧《冼星海》海报

一、 舞剧冼星海的结构与寓意 
观众们可以通过多种现实途径了解到冼星海一生的经历,但是舞剧创作并不能只拘泥于生活化的叙述,而是希望能够更多的展现人物的精神世界,这恰恰是舞蹈艺术作品要去追求和实现的。因此,该舞剧的结构选择了更为意象化的方式,触碰和展现人物的内心情感。
“序曲”作为全剧的入口,表现的是冼星海在莫斯科即将走到生命尽头时的情境,由此展开并进入他的内心世界,将他的一生分成三个篇章。第一篇章是“大海”,漂泊的大海呼应了冼星海渔家的出身,也寓意着他在追求艺术道路上历经的磨难,同时“满天星辰伴随着大海”也点出他名字“星海”的意涵。第二篇章是“洪流”,讲述冼星海所处时代的一大批追求进步与希望的青年,他们代表了革命的洪流,彰显着国家的希望。第三篇章是“故土”,讲述了冼星海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无法归国,流浪漂泊,在异国他乡对家乡故土的思念,思念中更有那未完成的中国狂想曲的寄托,在这样的境遇之下冼星海离开了世界。尾声“星辰”则是将《黄河大合唱》作为冼星海生命的回响,汇成他的精神世界,也唱响了近代中国人不屈的呐喊。可见,舞剧《冼星海》便是以这种更加意象、诗化、情感化的方式去触碰冼星海的精神,表现冼星海光辉灿烂的一生。

在病床之上的冼星海,被“命运”推向生命的尽头

二、 当代舞剧的诗意化表达方式 
当代舞的风格本身并没有形成像我们概念中的古典舞、芭蕾、民族舞、爵士舞等众多舞蹈的固定风格样式,它更多的是以主题、剧情、人物、事件等为基础,重新构建起来的一种动作形态和形象,是人物内心情感的抒发和表现。由此,该剧在舞台艺术呈现上也采取了新的做法,即在表达方式上并不是完全的写实叙事,更像叙事诗或散文诗形式的诗意化表达,当然它也有叙事。在舞美设计上也以此为基础,舞台呈现的情境并非生活本身的一种真实状态,而是由此抽离出来的一种高度意象,是与人物情绪、情感等精神世界形成的内在呼应,具有抽象性和意象化的表达。





舞剧《冼星海》写实与写意相融合的舞美设计

我们常说舞蹈“长于抒情,拙于叙事”,而今的舞蹈创作者们却知难而上,不断想方设法地以舞蹈动作语言来进行叙事。但相对于生活而言,舞蹈动作的表意相对具有模糊性,比如像我们常见的“拱手礼”,表示客气、行礼的准确涵义,但是用在舞蹈动作中就会随着动作的不断变化使得创作意向产生形变,这舞蹈的意象恰恰是舞蹈艺术的长处,也是由舞蹈艺术的本质特性所决定的。我们要在舞蹈艺术的长处上做好文章,在叙事的引导下发挥其抒情特长,这是我们要在剧中表现上探索和研究的。舞剧《冼星海》运用当代舞的表达形成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叙事”与“意象”相融合,从而形成了不同于《马可·波罗》和《天路》的舞剧表现样式。这也正是这部当代舞剧的起始点和落脚点。



舞剧《冼星海》排练照

三、舞剧表达与观众接受度的契合 
艺术表达有自身的多样性,舞蹈的特点便是“无声的表达”,它是在身体律动、舞蹈段落、画面转换中完成舞蹈语言的传递。这对观众来说,只要在画面中能够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某些信息便足矣,即是说感受本身便是认知。
舞剧《冼星海》写意性的结构与诗化意象性的表达方式并没有忽略或抛弃“叙事”,而是在故事框架中、在人生历程中、在事件设计中去找寻和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与精神世界。因此,观众在观看舞剧时,也能够直接通过舞蹈动作语言意会其中的精神内核,感悟伟大的革命音乐家冼星海的精神世界。


主讲人:赵铁春、许锐 

赵铁春

现任中国国家大剧院副院长,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舞蹈舞剧编导,舞台剧导演。曾任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主任,中国舞蹈博物馆常务副馆长,研究生部主任,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曾获中国舞蹈艺术“突出贡献舞蹈家”称号,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和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称号。舞蹈表演、教材、创作和论文曾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

许锐
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教授,舞蹈学博士,舞台创意与编剧。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客座教授。中国音乐剧协会副主席,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曾获美国亚洲文化协会(ACC)访问学者全额奖学金,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百人工程”和“青年拔尖人才”计划。

赵铁春、许锐/讲解
孙逊、何洋洋、高梦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