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线上专区 > 经典艺术讲堂线上课堂> 正文

【中外优秀芭蕾舞作品赏析系列】用芭蕾塑造英雄——走近英雄题材类芭蕾舞剧的创编

主讲人:曲滋娇

国家大剧院
 被称为“西方文明结晶”的芭蕾,经过了几百年的历练和发展,凭借其优雅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高雅的审美情趣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传至世界各国。当芭蕾艺术进入华夏大地,中国的芭蕾艺术从业者一方面在积极地学习科学的训练系统,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尝试探索和创新,希望能通过艺术的交流和融合,让芭蕾在中国的土地上根深叶茂、繁荣发展。本期经典艺术讲堂邀请辽宁芭蕾舞团团长曲滋娇讲述英雄题材类芭蕾舞剧的创编特点。
  
 
 
众所周知,在古典芭蕾舞剧表演时,演员们的手中几乎不会有道具出现,这样更利于她们展示技术技巧。而中国英雄题材的原创芭蕾舞剧在舞段编排上较之西方古典芭蕾有着明显的创新和突破,包括道具的运用、与中国舞的融合、非范式动作的加入等

一、 独特的道具运用
上世纪六十年代,一部家喻户晓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问世,这部作品将枪、手榴弹等热兵器融入了芭蕾舞中,成功的塑造了女战士的形象,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其实冷兵器作为道具在西方芭蕾也曾出现过,如芭蕾舞剧《斯巴达克》。

中国原创舞剧《八女投江》是继《红色娘子军》后又一部用芭蕾的形式表现红色题材故事的舞剧作品。剧中,女战士的人物设定要求舞蹈演员们不仅要端起枪支,还要抬起担架,这些道具舞蹈的创新和运用无疑成为了舞剧排练中最大的挑战。
 
芭蕾舞剧《八女投江》剧照
 
芭蕾舞剧《八女投江》剧照

又如原创舞剧《花木兰》,在舞段设定中有很大篇幅运用了棍、刀、弓等兵器来展现军营训练和战争场景。为了能够在舞台上运用自如,演员们用了大量的时间去熟悉道具、掌握使用技巧,甚至学习武术动作,拉坏的弓弦和折断的木棍不计其数。

芭蕾舞剧《花木兰》剧照
 
芭蕾舞剧《花木兰》剧照

二、 中西芭蕾编创异同
西方传统爱情题材芭蕾作品有着其独特、迷人的浪漫唯美,而中国原创英雄题材芭蕾作品也有其特有的精神和力量,从音乐到舞美装置,再到服装造型,两者间都有着极大的不同。具体到创编上,中国英雄题材要跳脱单纯情感表达,因此双人舞段落较之西方传统作品会有所减少,要尝试用更多的群舞、齐舞,去呈现宏大场景,表达大情大爱。另外,西方传统作品如《天鹅湖》等善于用哑语动作去体现对话交流和情感表达,而中国原创作品中则更多的是通过极具东方韵味的舞蹈语汇去描绘人物、表现情绪。

三、 中国芭蕾与中国舞的融合

芭蕾舞剧《八女投江》剧照

中国原创芭蕾舞剧是以讲述中国故事、体现中国韵致、弘扬中国精神为创作初心,因此舞剧中芭蕾与中国舞的融合必不可少。也正是因为这些融合,让芭蕾艺术有了中国的韵味,展现出了东方式的美感。

中国原创芭蕾舞剧在舞蹈语汇编排上突破了很多芭蕾程式化的设计。例如《八女投江》在交代人物背景时,大量融入了东北秧歌、朝鲜族舞蹈等具有民族特色的独立舞段,生动、清晰地描绘出人物特点的同时,营造出了浪漫中有悲壮,悲壮中有唯美的舞台效果。《花木兰》中也同样运用了很多中国古典舞、民族舞的元素,细腻刻画人物形象的同时,也将故事发展展现的极具中国式唯美,比芭蕾原有的范式更清晰、易懂。

中国原创芭蕾舞剧的探索与创新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芭蕾艺术绝不能单纯照搬西方传统芭蕾的创作理念和创作原则,要符合中国人的生活逻辑和心理逻辑,要有中国民族文化的蕴藉,有中国传统道德与价值体现。要将“英雄精神”、“民族特点”和“芭蕾特点”融合提升到民族文化的高度,使芭蕾艺术能够在民族审美心理的结构中展现其独特美感,创作出更加适应中国国情,满足中国人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的原创作品。

本期主讲人:曲滋娇


国家一级演员,文化部优秀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辽宁省文联副主席,现任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党委常委、副主任、辽宁芭蕾舞团团长、艺术总监,辽宁芭蕾舞团附属芭蕾舞蹈学校校长,是九届、十届辽宁省人大代表,是十二届辽宁省政协委员

曲滋娇/文
王禹维/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