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线上专区 > 经典艺术讲堂线上课堂> 正文

【绚丽多彩的中国民族民间舞系列】肢体的延伸——民族舞蹈道具的魅力

主讲人:杨敏

国家大剧院
使用“道具”是舞蹈舞台表演常用的造型手段,舞者借助于身体以外的物,作为塑造舞蹈形象的工具,可称之为“舞具、道具”。道具最初都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物,被作为表演中使用的“道具”,是物质环境的文化性再现和美学性升华。它不仅是舞蹈表演时的重要手段,更是舞蹈表演中寓意性、象征性、表意性、戏剧性、技艺性等艺术表达层面的物化表现。

鄂尔多斯民族歌舞剧院——蒙古族女子群舞《顶碗舞》

一、蒙古族——顶碗舞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以“马背上的民族”著称于世,舞蹈表演有着浓郁的草原民族风情和显著的地域性特征。

1、顶碗舞的由来 
蒙古族顶碗舞是蒙古族从元代传承下来的民间舞蹈,最初的顶碗舞是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在婚宴和喜庆佳节的聚会上1人或2人头顶茶杯、碗状小油灯或碗,碗里盛满清水或奶酒;双手各拿两个酒盅或一束竹筷在歌声和乐声中翩翩起舞。

内蒙古那达慕大会上身穿民族服饰的蒙古族姑娘在表演顶碗舞
 
莫德格玛老师顶碗舞的绘画像

2、表演特点 
传统顶碗舞是一种自娱性的舞蹈,头上会佩戴碗托一样的头饰。如今顶碗舞进入课堂、舞台,更展现了高超的技术。

顶碗舞的动作没有固定的套数,掌握好基本动作后,舞者现场即兴发挥,情绪激昂,动作、舞姿的变化丰富多彩,顶碗的同时增加快速的旋转,这要求舞者要具备高超的顶技

舞蹈多以肩部动作为主,主要的动律以横韵和绕圆为主,以腰部为中心向各个方向舒展身体,时左时右,或俯或仰,同时伴随着许多细腻的身体动作,如耸肩、揉臂、绕肩、抖手等。另外它也结合了盅子舞和顶碗舞的特点,伴随着快、慢、碎、抖的音乐而舞蹈,令舞蹈动作和盅子的敲击声音相结合,除此之外,它也包含一些技术性舞姿,以身段、身姿和简单而带有技巧性的动作表现舞蹈的精髓,如跑碗、用胸顶碗、头顶罗碗等。顶碗舞还有一个出众之处就是擅长分割舞台空间,从而来完成表演,它可以通过不同的列队来进行表演,整齐团队,简约空间,带给观众清晰明了的视觉效果。

那达慕中表演的蒙古族特色舞蹈——顶碗舞
 
中国首届蒙古舞蹈大赛——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生表演的《顶碗舞》
   
 

二、藏族——热巴鼓 
藏族舞蹈道具多来源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所使用的、宗教仪式活动中所常用的、民俗礼仪中所应用到的一些具象的或抽象的物品。

第12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 藏族热巴舞课 西藏大学

1、热巴鼓的由来 
热巴鼓原为藏族宗教乐器,现已成为民间歌舞离不开的伴奏乐器,又是舞蹈的道具。

这种舞蹈由卖艺为生的流 浪艺人班子(一般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组成)表演的,以铃鼓为主,融说唱、谐(歌舞)、杂技、气功、热巴鼓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跳热巴鼓舞的原意是为了求佛保佑村寨平安、六畜兴旺和禳灾、祈丰收。

四川省文联开展“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采风创作暨文艺惠民活动中表演的节目《热巴鼓舞》
芒康第六届茶马古道旅游文化艺术节表演的舞蹈《弦鼓情缘》。舞蹈中,持弦子的男演员和持热巴鼓的女演员正在变奏中交叉站位
 
2、表演特点 
在热巴鼓舞的表演中,男执铜铃,女执手鼓,绕圈走动,翩翩起舞。舞蹈最初动作轻缓,慢慢进入高潮部分。
男子仿佛雄鹰一般单腿跨转,腾跃飞旋,展现了热巴舞节奏激烈紧张,表情丰富,英武豪放的特点。
女子一手拿弓鼓槌,高举头顶,热情欢舞,舞者大裙摆上下翻飞,犹如孔雀开屏。
热巴鼓的鼓点丰富,分为9种鼓点,根据鼓点节奏的不同来表演舞蹈。击鼓动作优美潇洒,腰部动作妖娆,击鼓翻身的动作顺畅,如同人体在大浪旋涡中自然舞动。鼓点阵阵,能感受到热巴舞者飞扬、把道具的技术发挥到淋漓尽致,洒脱的激情。

西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舞蹈系2015级毕业晚会《藏族热巴鼓组合》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布衣者》中的主跳
 
 
 
三、朝鲜族——长鼓舞
朝鲜族是从事水田种植的古老民族,其民间舞蹈具有农耕劳动的特征,具有风韵典雅、含蓄等特色的舞蹈。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舞蹈女子群舞《长白祥云》的剧照

1、道具长鼓的由来 
据史料记载,朝鲜族长鼓道具舞起源于印度的细腰鼓,后来经著名的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再传入东朝鲜,逐渐成为朝鲜民族音乐的打击乐器。

“长鼓”又称“杖鼓”,“长鼓舞”也可称“杖鼓舞”,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娱自乐的舞蹈形式。长鼓舞的表演形式起初存在于农乐舞的长鼓演戏中。 该舞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是综合性的民间艺术。

朝鲜族演员在吉林市鼓乐秧歌大巡游活动中表演长鼓舞

2、表演特点 
朝鲜族长鼓为两面鼓,女性长鼓舞主要以风格优雅为主,而男性长鼓舞则是以活泼潇洒为主。长鼓舞有两种击打法:第一种是舞者用鼓鞭兼用鼓槌,第二种是用鼓鞭不用鼓槌。以柔软的扛手、雀步等动作为主,以肩挎长鼓,右手持鼓鞭,边跳边敲鼓的形式表演,达到身、鼓、神融为一体。舞蹈形式有独舞、双人舞、群舞等。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舞蹈男子独舞《哼嗦哩》的剧照

朝鲜族女子群舞长鼓舞

本期主讲人:杨敏 

杨敏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小学舞蹈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舞蹈家协会理事、北京丰台区舞蹈家协会主席,亚洲舞蹈艺术节暨舞蹈大赛及全国“荷花杯”“桃李杯”等各类舞蹈比赛评委。北京市委“四个一批”人才获得者,全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获得者。从事高校舞蹈教育33年,出版数部专著、教材并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获国际及国内舞蹈比赛多项教师指导奖。

杨敏/文
王禹维、乔嘉欣/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