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鹅湖》
艺术发展变迁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直保持着一种青春活力。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自我改革、自我变革,它的发展历程是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从1954年我们国家成立了第一所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校,到今天已经拥有11个芭蕾舞团,如此迅速的发展证明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经过70年芭蕾从业人员的不懈努力,可以自豪地说中国芭蕾可以比肩世界芭蕾近600年的历史。对于世界芭蕾的中国韵味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破解西方芭蕾程式化舞蹈语言,形成中国芭蕾独特韵味
从《红色娘子军》来看,它颠覆了西方古典芭蕾程式化的规定。比如,通常一部芭蕾舞剧分为三幕,在第一幕和第三幕都需要有双人舞。双人舞通常是由慢板、变奏、结尾三部分构成。而我们中国的芭蕾舞更多地应该反映中华民族的特色、审美、精神追求和生活习俗,以及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所体现的人文情怀。比如,中央芭蕾舞团《红色娘子军》《大红灯笼高高挂》《牡丹亭》等作品,比较成功地打破了西方芭蕾的程式化规定,走出了中国芭蕾特有的审美道路。其实,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是跟着人物、节奏、剧情欣赏舞剧,因此这种戏剧芭蕾十分符合中国观众的品味。

《红色娘子军》
2、中华民族文化与西方芭蕾艺术的融合
在《红色娘子军》中运用了大量戏曲、武术、中国古典舞的元素,在西方芭蕾中融入了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像约翰·诺伊梅尔、本·史蒂文森、娜塔莉娅·玛卡洛娃,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芭蕾舞专家,都比较认同这样一个观点:中国的演员在表演芭蕾舞剧《天鹅湖》时,注入了中国民族的神韵,这就是中国韵味。我们在用西方的芭蕾语汇来传递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时,赋予了西方芭蕾以中国独特的艺术气质。其中,最好的一个案例就是芭蕾舞剧《过年》,它改编自芭蕾舞剧《胡桃夹子》,被人们誉为中国版《胡桃夹子》。芭蕾舞剧《过年》通过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这个切入点,向观众传达中国的人文历史、思想情感。比如,舞段“贴春联舞”、“十二生肖”、“松鹤延年”、“丝绸舞”、“瓷器舞”等,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神韵。

《过年》
3、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
中央芭蕾舞团在这么多年的创作中,始终坚持着“三足鼎立”的原则。中央芭蕾舞团,作为世界一流的芭蕾舞团,在演绎好西方经典芭蕾舞剧的同时,中国的芭蕾也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推动现当代芭蕾舞艺术的前进。今天我们的中国韵味到底是什么?它就是我们不断地在5000年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汲取养分,带着思考不断地进行超前的引领未来的创作和尝试。比如,1998年创作的芭蕾舞剧《黄河》、《孔子2012》等作品,也在大量的创作中探索能够完美地体现中国韵味、具有系统性的芭蕾体系,甚至是一个新的芭蕾舞学派或流派的建立。

《黄河》
本期主讲人:冯英

冯英
中央芭蕾舞团团长、艺术总监,中央芭蕾舞团舞蹈学校校长,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芭蕾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1980年加入中央芭蕾舞团,1982年赴巴黎歌剧院进修,曾师从于莫里斯•贝嘉、侯塞拉•海德华等艺术大师;作为剧团首席,曾主演《天鹅湖》《希尔维娅》《吉赛尔》《堂•吉诃德》《鱼美人》和《红色娘子军》等剧团上演的所有中外保留剧目。
1997年开始从事教学、排练、编导工作,与剧团其他排练者一起培养了10多位在国际顶级芭蕾大赛获得金奖的优秀演员;作为总排练者和芭蕾大师,多次与世界知名编导或排练者合作排演经典名作。自2010年起,由她倡导创办了每年一度的《芭蕾创意工作坊晚会》,赢得了各界强烈反响。她还致力于推进艺术教育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中芭舞校推出了首部原创童话芭蕾舞剧《九色鹿》。
冯英/口述
蔡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