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线上专区 > 经典艺术讲堂线上课堂> 正文

认识弦乐四重奏(二)——一把开启古典时期音乐的钥匙

主讲人:杨一晨

国家大剧院
弦乐四重奏作为古典时期最重要的室内乐形式,在维也纳三杰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推动下走向巅峰,成为一项对音乐家创作和演奏能力都具有极高要求的艺术形式,开启了通向古典音乐的大门。上期经典艺术讲堂中,琥珀四重奏的艺术家们为观众解析了演奏者如何“推理”和“复兴”弦乐四重奏作品。本期经典艺术讲堂中,他们将以霍夫施泰特的《海顿小夜曲》及海顿的弦乐四重奏“五度”这两首作品为例,和观众们一起探索古典时期弦乐四重奏的“音乐密码”。
 
 
 
能够让人呼吸的音乐
海顿对于古典时期弦乐四重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被誉为弦乐四重奏之父。他确立了该艺术形式的演奏体裁和风格,其采用的四乐章的框架结构也塑造了弦乐四重奏精致、抒情又富有对话感的音乐特点,对莫扎特、贝多芬等后续作曲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聆听古典时期弦乐四重奏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感受到音乐中有种能让人呼吸的感觉,这可以说是让听众走进古典时期的一个关键点——弦乐四重奏的旋律呈现出一种起承转合的美感。这种音乐句法构造与现在人们所听到的绝大部分流行音乐的构造是很相似。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流行音乐是从古典时期音乐发展而来的,并将这种句法结构一直保持下来。那么,作曲家又是怎么让我们听到这种句法呢?核心恰恰源自于古典时期音乐独特的调性结构。

古典时期音乐的钥匙
Key在英文中通常表示钥匙,而在古典音乐中则表示调性,因此调性(Key)也被学者称为“打开古典音乐的钥匙”。1722年拉莫发表《和声学理论》科学地归纳了大小调体系理论,使得弦乐演奏在艺术表达和情感抒发中建立了紧密联系,并赋予了大小调不同的情绪属性和音乐性格。一般来讲,大调听起来较为阳光、气势磅礴;而小调则略显阴郁、忧伤。自此,大小调理论的出现与广泛应用使得西方古典音乐进入了全新时代,而古典时期作曲家对于调性的严谨程度亦达到了音乐史的巅峰。从观众的审美需求上来看,古典主义时期的创作风格既要好听,又要耐听;因此就要求作曲家在创作时构思出旋律简单、结构复杂的乐章。而那些值得反复品味、细读的部分却恰恰来自于复杂但不繁杂的结构,使得音乐呈现出韵律感和呼吸感。

古典时期音乐的核心科技
在大小调体系中,主音与属音让音乐出现了不稳定到稳定的运动状态,五度循环即属音-主音 (D-T)的循环,它构成了古典调性的核心法则,以优美的方式在音乐中多维度的立体运动。这种运动不仅局限在一个调性之内,通过多种调性的组合使用,古典音乐有了无尽的延展性与可能性。而这一切的核心都围绕着五度循环展开。

五度循环法则的灵活运用,认识大小调的组合与变化规律,掌握整个音律的排列方式,这是演奏、聆听古典音乐至关重要的一点。这也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著名作曲家们能够将感性的直觉与理性的调性观念完美结合的关键所在。当我们去聆听古典时期音乐作品的时候,可以说很多作曲家基本都是按着这个套路来写的,直到有些作曲家去突破这种套路,比如贝多芬晚期的弦乐四重奏作品。

音乐的对话感
除此之外,古典时期的室内乐演奏还强调音乐的对话感,每位演奏者都需要互相关注、相互配合,通过寻找各个声部间的关系来感受对话内容。例如,在大多数的弦乐四重奏演绎中,一提琴往往成为旋律的带动者,既主奏;二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则作为协奏,为一提琴铺底。但有时又会巧妙地将所有乐器和声部融合在一起,使得每个人都需要在排练和演奏过程中进行充分地磨合、协调,并建立最紧密的联系和信任,从而在这样丰富多彩的艺术创造中勾勒出古典音乐独特的线条与形状。而对于聆听者来说,弦乐四重奏的声部关系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乐趣。对于演奏者来说,室内乐没有所谓的个人英雄主义,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四个人一起去讨论、反思、相互提醒。

本期主讲人:琥珀四重奏


琥珀四重奏创立于2005年,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作为当代中国杰出室内乐组合,他们广泛活跃于国际舞台,多次创造中国室内乐历史。琥珀四重奏是第一组在国际职业室内乐比赛中获得首奖的中国组合,多次登上世界顶级音乐节的舞台,代表中国完成了一系列高规格国事演出任务。琥珀四重奏具备开阔的学术视野,研究作品覆盖了弦乐四重奏400年历史中的每一个时期,教授的学生多次在国内外独奏与室内乐比赛中获奖。琥珀四重奏获得了国际乐坛的高度赞誉,被誉为“当代国际室内乐领域的引领者之一”。

杨一晨/讲述
刘杨洁、高梦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