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线上专区 > 经典艺术讲堂线上课堂> 正文

从零开始,爱上室内乐——中外经典室内乐音乐会(下)

主讲人:王纪宴

国家大剧院
在许多人的认知里,室内乐是一种小众的高雅艺术。但其实即使是从零开始,人们也完全能够通过聆听各种风格多样的中外室内乐作品感受到室内乐的亲切和魅力。国家大剧院周末音乐会策划“经典室内乐”系列演出,通过选取优秀的室内乐作品,在音乐会中穿插深入浅出的讲解,倡导亲切的聆听方式,为广大观众打造室内乐音乐会普及品牌。上期周末音乐会线上系列介绍了3首西方经典室内乐作品,本期周末音乐会线上系列将为大家带来五首中国室内乐改编作品。


巴扬与弦乐五重奏《世纪·风行》 
 
 
 
一、中国室内乐创作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室内乐的出现也是源远流长的。但作为一种来自欧洲的音乐形式,从严格意义上定义中国的室内乐创作,则始于20世纪初。萧友梅、冼星海、马思聪、丁善德等一大批作曲家均创作了中国本土的室内乐作品,其中包括萧友梅的《弦乐四重奏》等作品和其他作曲家的钢琴曲和小提琴曲等作品。这些作曲家在室内乐的民族化方面进行了可贵探索。

20世纪60年代,室内乐重奏开始在国内引起重视。这个契机主要源于1960年上海音乐学院女子弦乐四重奏组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二届舒曼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上获奖。此后相继问世的重奏音乐作品有吴祖强的《弦乐四重奏》、瞿维的《G大调弦乐四重奏》和马思聪的《木管五重奏》,室内乐标题之作则有江文也的管乐五重奏《幸福的童年》与何占豪的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等。

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的室内乐创作进入繁荣期,涌现出大量具有影响力的重奏音乐作品。尤其在弦乐四重奏领域的标题创作,如谭盾的《风·雅·颂》、周龙的《琴曲》、李晓琦的《边寨素描》、何训田的《两个时辰》、莫五平的《村祭》等。这些作品中不乏在国际作曲比赛中获奖,引起国际音乐界和海外听众的瞩目,并得到专家高度评价的作品。谭盾的第一弦乐四重奏《风·雅·颂》在1983年德累斯顿国际韦伯室内乐作曲比赛中荣获二等奖,评委会主席克勒教授评论道:“中国作曲家成功地将中国美妙的民间音乐和传统的欧洲音乐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

时至今日,中国室内乐音乐创作已经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形式丰富、风格多样的曲目。


谭盾第一弦乐四重奏《风·雅·颂》总谱封面
 
二、室内乐作品的改编
音乐中的改编艺术,也就是将一种表现形式改为另一种,如将管弦乐改编为室内乐,或将声乐曲改编为器乐形式等。改编本身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有的改编作品甚至比原作还成功,巴赫的一些改编之作就有这样的艺术高度。

在作品改编方面,中国室内乐创作有着令人瞩目的成就。吴祖强和杜鸣心1959年合作创作的舞剧《鱼美人》的钢琴改编曲《中国舞剧〈鱼美人〉选曲》,是较早取得艺术成就并受到听众喜爱的室内乐改编作品。此后出现了大量改编作品,如改编自舞剧《白毛女》的钢琴曲《北风吹》、木管五重奏《窗花舞》和弦乐四重奏《白毛女》,改编自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同名钢琴组曲和小提琴合奏曲《快乐的女战士》。代表我国新时期室内乐改编创作最高成就的名作之一是1976年吴祖强根据华彦钧的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改编的同名弦乐合奏,它跻身于音乐会上演出频率最高的中国音乐作品之列。

在对传统古曲的改编方面,我国也产生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作,如陈培勋改编的《平湖秋月》和黎英海改编的《夕阳箫鼓》。在本期音乐会中演奏的五首中国室内乐作品中,刘灏的《世纪·风行》和姜万通的《鸿雁主题随想曲》均有多种改编形式,充分体现了改编创作的宽广空间;鲍元恺的《闹元宵》由管弦乐曲改编为室内乐,音乐画卷变换了色彩,民族风情依然浓郁;而高鑫改编的《铁血丹心》和翟航编曲的《魔窟谍影》则证明,电视剧主题曲和经典旋律片段,都可以“随手拈来”作为室内乐改编曲的素材,成为别致动听的室内乐。
 
本期主讲人:王纪宴


古典音乐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音乐学者。先后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北京国际音乐节。学术研究方向为西方音乐史、演奏实践及歌剧史。为《人民音乐》《艺术评论》《歌剧》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音乐周报》等撰稿。著有《乐音与意义——交响音乐的标题化研究》。

本期演出团体中国交响乐团



中国交响乐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直属的国家艺术院团,中国交响乐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作了一大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鼓舞人民的音乐精品。同时,大力推广世界经典音乐作品。曾与众多世界著名音乐家合作。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乐团足迹遍及五大洲,受到广泛赞誉。中国交响乐团还担负着重大国事及外交活动中的演出任务,以音乐传递友谊,沟通心灵,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期音乐会演奏员:
小提琴:刘志勇、李若云 
中提琴:张四化 
大提琴:张博 
贝司:翟航 
单簧管:王菁 
打击乐:浦嘉 
钢琴:李舒曼 
巴扬:刘弋维

中国交响乐团/演奏
王纪宴/导聆/文
吕天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