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线上专区 > 经典艺术讲堂线上课堂> 正文

【线上音乐会系列】用音乐讲历史——中国传统音乐作品赏析之一:古曲赏析

主讲人:沈诚

国家大剧院
本期内容是周末音乐会“中华民族传统音乐作品赏析”第一期——古曲赏析,我们选取了两首经典古曲《高山流水》和《十面埋伏》,通过民乐演奏家们的精彩演绎,结合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沈诚老师的讲解,带领观众跨越时空,聆听音乐中的故事,感受中国悠久而深邃的历史底蕴。
 
 
 
一、用音乐遇知音——赏听古曲《高山流水》
我们国家的古筝分为秦筝、山东筝、浙江筝、四川筝、潮州筝等流派,其中浙派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乐派。《高山流水》是一首浙派筝曲。上世纪70年代,《高山流水》也成为了美国阿波罗卫星带入宇宙中的众多国家的音乐当中的一首,它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

《高山流水》源于春秋时期晋国上大夫俞伯牙的故事。他善弹琴,从小习琴,技艺高超。有一次他在山林山野之间弹琴时,遇见了一个砍柴的樵夫钟子期。虽然阶层不同,但他对琴声有特别的解读。当俞伯牙用琴表现高山时,子期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当俞伯牙用音乐表现流水时,子期又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俞伯牙没想到一个樵夫竟如此懂其心,“我心所念,他必所得”,两个人因此成为至交,并约定第二年再相见。遗憾的是,钟子期在这期间去世了,俞伯牙痛失知音,遂碎琴断弦,终身不复鼓琴。

这个两千年前《列子·汤问》中的故事告诉我们,音乐可以不需要任何学习而直抵人心,更可以超越例如阶级等所谓的“客观条件”。

二、音乐里的旷世之战——赏听古曲《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广大音乐爱好者尤为熟悉的中国民族音乐经典作品,是一首琵琶独奏曲。作品描写了公元前202年在中国东部的安徽垓下的一场旷世之战——汉高祖刘邦和楚霸王项羽之战,被称为“十面埋伏”。

传统琵琶曲分为文套和武套。在传统的琵琶武套作品中,有两套作品与这场战争有关。《十面埋伏》作为其中一套,是站在刘备一方的对胜利者的描写的作品。这首作品由多个小段落组成,用音乐语汇生动地描写了战法,如升帐、布兵、擂鼓、打仗等形象,直到最后的收兵回营庆祝胜利。另外一套作品是《十面埋伏》的姊妹篇,叫做《霸王卸甲》,是站在战争的另一方——楚霸王项羽的角度而创作的作品,描写了一位伟大的“失败的英雄”的故事。音乐描写了楚霸王项羽的心理过程,兵败江东后,他杀了心爱的乌骓马,告别了他的爱人虞姬,在江边自刎,故事深刻而悲壮。

当我们听《十面埋伏》的同时,不妨欣赏一下《霸王卸甲》,才能够站在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这段用音乐表现的历史。很多音乐家说《十面埋伏》真的是一首古代作品吗?难道它不是一首现代作品?的确,这不是一首现代作品,但在这个作品当中,我们能够听出它跨越了历史的时空,跨越了不同的种族,它用音乐在为我们讲述一场旷世战争,也是全世界用一件乐器来表现一场冷兵器时代战争的典范之作。

本期主讲人:沈诚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沈诚师从我国弓弦乐大师刘明源先生,是中国第一位板胡专业硕士。沈诚长期活跃在国内外的音乐舞台上,曾与国内外众多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和中西乐团合作,应邀赴40多个国家参加艺术节和访问演出。沈诚多年致力于音乐教育事业,主持编撰了多部国家示范教材,创作发表了多部音乐作品与学术论文,担任重大音乐赛事评委,应邀赴世界各地讲学。为民族音乐教育事业和民族音乐的发展与推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期演出团体:紫禁城民族室内乐团

紫禁城民族室内乐团是活跃在当今世界音乐舞台和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国民族室内乐团,由来自中国民族音乐的最高学府——中国音乐学院的著名音乐家组成。2008年成立以来作为文化部对外交流的国家高端艺术家团体,出访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艺术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该团被全世界音乐爱好者评价为:“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特有的华贵与典雅,表现了当代音乐舞台罕见的经典与魅力”“是探索中国当代音乐语境与世界对话的范例”“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室内乐团之一”。


紫禁城民族室内乐团/演奏
沈诚/导聆
赵诣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