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线上专区 > 经典艺术讲堂线上课堂> 正文

【百年辉煌:中国交响】指挥家吕嘉漫谈中国交响乐

主讲人:吕嘉

国家大剧院
  2021国家大剧院第七届“中国交响乐之春”圆满落幕,围绕“百年辉煌·时代回响”的主题,22支国内乐团接连登台奏响55部风格多元的中国作品。本期经典艺术讲堂邀请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音乐总监吕嘉,围绕“中国交响乐之春”闭幕演出,从钢琴协奏曲《黄河》《山林》和马思聪《第二交响曲》等几部作品出发,梳理中国近现代优秀的交响及协奏曲目,普及相关知识。
 
 
 
第七届中国交响乐之春《山河的诗篇》演出

一、百年中国交响的发展阶段 
中国交响乐近一百年的发展历史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初(五四运动前后)开始,很多进步青年留洋学习接触了当时西方较为先进的音乐教育思想,归国后受到爱国思潮的影响,创作了大批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例如中国第一代小提琴演奏家与作曲家马思聪,代表作包括《思乡曲》《摇篮曲》《西藏音诗》等;中国近代著名音乐家冼星海,代表作包括《黄河大合唱》《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等。

第二阶段是从解放以后到六十年代中期,一批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优秀文艺工作者开始走向成熟期,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交响及其他音乐作品。其中包括杰出的交响乐作曲家吕其明,代表作包括《红旗颂》《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新中国最著名的电影音乐人刘炽创作的《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何占豪、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李焕之的《春节组曲》,辛沪光的交响诗《嘎达梅林》等等。

第三个阶段是从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虽然这个时期的交响乐作品不多,但是不乏在日后奉为经典的交响音乐《沙家浜》《智取威虎山》,以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等。同时还诞生了许多像《红星闪闪》《少年先锋队之歌》这样让人心潮澎湃的歌曲。

第四个阶段就是从改革开放以后至今,涌现了大批优秀的中国作曲家和作品,包括鲍元恺老师的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陈其钢老师的大提琴协奏曲《逝去的时光》,还有赵季平老师创作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等等。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保存的抗战文物《黄河大合唱》曲谱封面

二、中国近现代交响与协奏作品代表作介绍 
马思聪《第二交响曲》 
这部作品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献礼而作,是中国交响乐发展史中的经典作品之一。作品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气魄,歌颂了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作为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马思聪在这部作品中把弦乐部分创作的非常有难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全曲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激动地快板,充满焦灼、焦炙的情绪,融合了民间音乐的元素在其中;第二乐章庄严的柔板,展现了一幅荡气回肠的葬礼场景,充满着坚强的力量感;第三、四乐章表现的则是充满希望的新生活,人民群众欢乐的舞蹈场景。

中国第一代小提琴演奏家与作曲家马思聪
  
钢琴协奏曲《山林》 
这部作品是由作曲家刘敦南先生创作于1979年,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优秀作品。这部钢琴协奏曲的一大特点是充满诗意、富于幻想,在作曲的技法上也有不少新的尝试和探索。全曲共有三个乐章,分别为“山林的春天”“山林的夜话”“山林的节日”。作品中的七个音乐主题都是根据苗族“飞歌”( 苗族歌曲的一种, 多用在喜庆、迎送等大众场合,见物即兴,现编现唱。歌词内容以颂扬、感谢、鼓动一类为主)的特点而创作的,虽纳入了很多半音,听来仍然民族风味十分浓郁。

钢琴协奏曲《山林》作曲家刘敦南 
  
钢琴协奏曲《黄河》 
这部作品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黄河大合唱》,1969年由多位艺术家共同改编成钢琴协奏曲。作品充分发挥了钢琴的表现力,同时融入了多种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元素,气势雄伟壮阔、技巧丰富华丽,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钢琴协奏曲作品之一。 

1970年中央乐团首演钢琴协奏曲《黄河》,钢琴:殷承宗,指挥:李德伦 

三、中国交响乐走向世界舞台 
交响乐本身是起源于欧洲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对欧美观众来说,中国交响乐作品走上世界的舞台是在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思维逻辑”讲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这些作品也带有很多中国元素。因此,这些作品是让欧美观众感到亲切的同时,也饱含着异国风情对他们的吸引。我们当代很多优秀的中国作曲家,他们创作的作品不论是在技法上还是在交响乐的配器和结构上都是可圈可点的,这对于中国交响与协奏作品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等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然在中国交响乐的发展进程中也会面临一些比较尖锐的问题,有些观众会觉得一些新创作的作品不好听,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辩证的去看待。与全世界其它国家一样,中国交响乐发展也经历过一段摸索时期,出现很多实验性作品。作曲家也需要进行一些带有先锋性、超越性的自由创作,这些作品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不应该马上去评价它的价值,我们需要更多包容与理解,交给时间去验证它。就像当年斯特拉文斯基创作的《春之祭》、比才的《卡门》等作品,都是不被当时的观众所接受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像这样超越时代或者具有艺术价值的经典作品依旧会流传下来。

著名指挥家吕嘉与钢琴演奏家孙颖迪演绎钢琴协奏曲 


本期主讲人:吕嘉 


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音乐总监,同时兼任澳门乐团音乐总监。曾任意大利维罗那歌剧院音乐总监及西班牙桑塔·克鲁兹·特内里费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吕嘉曾先后在欧美指挥歌剧及音乐会近两千场,合作过很多世界知名歌剧院及交响乐团。作为第一位在意大利国家歌剧院担任总监的亚裔指挥家,他被意大利的音乐评论誉为“比意大利人更懂得意大利歌剧的指挥家”。1989年获安东尼奥•普兰佩得罗第国际指挥大赛第一名。1998年他指挥的歌剧《茶花女》被马切拉塔歌剧节评为最佳诠释。2007年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为他颁发“总统杯”;同年,他在罗西尼歌剧节里指挥的《鹊贼》被评为当年“最佳歌剧”。

吕嘉/讲述
孙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