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线上专区 > 经典艺术讲堂线上课堂> 正文

【中国交响乐之春】漫步交响之春——指挥家余隆谈中国交响乐发展

主讲人:余隆

国家大剧院
今年春天,国家大剧院第七届中国交响乐之春盛大归来,力邀22支中国交响乐劲旅、17位中国指挥家,为观众们带来了21场精彩演出,呈现多部讴歌党和人民、书写英雄故事与时代传奇的中国交响乐作品。本期经典艺术讲堂线上课堂邀请到了中国爱乐乐团艺术总监余隆先生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王纪宴先生就中国交响乐的未来发展、普及方向以及如何打造乐团“专业化”等话题与大家分享交流。
 
 
 
一、中国交响乐作品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还有待提升 
  
谈到中国音乐作品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应该说世界很期待中国的音乐作品,希望更多的中国音乐作品能展现在世界舞台上,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目前真正能够在世界舞台上展示的中国音乐作品数量其实并不多。

当下不少作品仅仅是为一些晚会或命题而去创作的,创作大环境也呈现出一种模式化的状态——比如非委约就很少去创作。但是,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具有自发性、并饱含创作激情而创作的。如果创作仅仅是为了委约,那么作品会容易被固定在一个比较狭窄的模式里,不能够充分的以多角度的视野阐述中华文化博大的情怀浸润并渲染中华文化的高度和深度。在作品的创作和推广方面,我们需要整个古典音乐系统给予更大的包容与支持。

我比较推崇像陈其钢、郭文景、谭盾、叶小钢、周龙、赵麟等艺术家的作品,因为他们是站在国际高度的视野上以中国民族元素作为基础而进行创作,作品中运用了很多中国的民族元素,但作曲手法却是非常国际化的。音乐创作如果在技术手法上不过关,是很难把中国音乐元素推向国际高度的平台的。

我每次与世界一些知名乐团合作演出时候尽量带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同时录制唱片时也要求每张唱片必须包含中国作品。这种世界级品牌传播,应该选择并让大家看到一流的中国作品,比如一些特别有意义的、能体现民族性要有能代表中国文化元素的音乐作品。我们(上海交响乐团)在DG马上推出的第二张唱片,是将马勒的《大地之歌》和叶小钢的《大地之歌》一起进行录制的。这张专辑将同样的六首唐诗通过西方和东方不同作曲家的眼光,让我们看到了东西方在审美情趣上的不一样,这对中国文化的传播特别重要。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思考,但是大部分人都在思考自己的事情,很难通过文化去了解其他文化。我认为文化上的沟通与互相尊重是最重要的。在文化上要能够做到不断和世界进行交流对话,我们的品质也要不断提高。我们有这么多的艺术人才,要给予他们更多创作和演奏的机会与空间。
  
二、欣赏古典音乐需要培养想象力 

音乐最唯美的地方是给人留出想象空间,音乐是最难用语言来形容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对音乐的感受每个人都不同。我比较反对将音乐具象化,欣赏音乐的最高境界应该是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完成对艺术的理解。音乐好比是水,人好比是容器,音乐流到方的容器里就会变成方形的,流到圆的容器里就会变成圆形的,每个人在音乐里的感受应该是通过培养想象空间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如果把音乐具象化就剥夺了人们的想象空间。 
  
三、如何打造交响乐团“专业化”以及参演国家大剧院歌剧《茶花女》的感受 

我带领了三个非常优秀的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见证了它们的成长。我认为坚持初心是非常重要的,要坚持职业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做任何行业都是需要标准的,必须在坚持标准的基础之上才能不断发展。此外,我们要有耐心,对乐团成长和发展不要一蹴而就,我们需要通过努力一步步达到目标。中国爱乐乐团也是通过二十年的打造才达到现在这样的高度;上海交响乐团作为一个百年老团,也是在很多老前辈奠定的基础上,不断打造新的运营模式和构架。

本次参演歌剧《茶花女》,我非常欣赏国家大剧院的歌剧制作体系,可以说代表了国内的最高水准。歌剧演出得以顺利进行并在舞台上完美呈现,得益于背后这支职业的制作团队。
  
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古典音乐的“乐趣” 
国家大剧院在艺术普及方面做的非常好,能保持13年这样大体量的艺术普及活动是需要一份坚持的,感谢国家大剧院能有这份情怀。音乐本身是没有界限、没有阶级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音乐感受更多是自己心灵上的认知,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所谓“普及”就是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音乐这份“乐趣”中来。希望普及活动能够营造更加轻松的氛围,让大家可以有更多的交流和分享,让大家充分感受到音乐的乐趣。
  
本期主讲人:余隆  
 

著名指挥家,现任中国爱乐乐团艺术总监、上海交响乐团和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香港管弦乐团首席客座指挥、上海夏季音乐节联合总监以及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委员会主席。他曾获评“年度中国文化人物”、“中华艺文奖”、意大利“共和国骑士勋章”、“法国荣誉军团勋章”、耶鲁大学音乐学院的“桑福德奖章”以及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十字勋章。被《纽约时报》称为“中国音乐版图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余隆/讲述
王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