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线上专区 > 经典艺术讲堂线上课堂> 正文

【古典音乐系列】你所不知道的管风琴艺术

主讲人:沈凡秀

国家大剧院
​​各位热爱音乐的朋友们,管风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从公元前3世纪起源至今,管风琴的发展跨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而这也可以说是整个西方音乐发展的进程。本期经典艺术讲堂线上课堂,著名管风琴演奏家、教育家沈凡秀老师将从管风琴的发展历史、艺术特点、代表作品以及小趣闻等方面带您了解这门艺术。

管风琴

管风琴发展的简要历程 
自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工程师克特西比乌斯在亚历山大港建造了一台压水式管风琴以来,管风琴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管风琴的琴键非常笨重,不是用手指弹奏,而是用拳头敲击,随着制造工艺的提高,琴键架构日趋轻巧灵活,手指弹奏成为现实。至此管风琴成为一切键盘乐器的鼻祖。公元一千年左右,管风琴从深宫走向大众,开始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为管风琴向乐器巨无霸发展开辟了道路。从屈指可数的现存古老管风琴中,我们可以看到十七世纪的意大利管风琴为一排手键盘,脚键盘为一个八度,音栓也仅为十多个。

管风琴

 
 
 
十七世纪初盛行的意大利音乐深刻地影响了其他国家。德国作曲家巴赫非常喜欢意大利音乐,尤其偏爱维瓦尔第的音乐,甚至于将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直接移植到管风琴上演奏,并注入了自己的哲理。巴赫青少年时期使用的管风琴已是两排手键盘和一排脚键盘的琴。著名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BWV565)就是巴赫在德国图林根州小镇阿恩施塔特的管风琴上创作的。

音乐发展到了浪漫时期,法国著名管风琴制造大师卡伐耶·科尔为管风琴建造了更多手键盘,在此基础上涌现出弗兰克和维多尔等著名的法国管风琴家及作曲家,使法国管风琴音乐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中占据重要位置。法国的管风琴加了很多的簧管音色(比如双簧管、小号音色),手键盘多为三个以上手键盘和一个脚键盘,音管和音栓数量剧增,琴体规模也随之扩大。

管风琴

管风琴小趣闻 
莫扎特将管风琴誉为“人类智慧与技术的结晶”。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独具匠心的制琴师为管风琴注入了活的灵魂。为此在现场安装成百上千支音管的制琴师一定会在某一个音管壁上写下衷心的祝福秘而不宣,直到几十年或上百年以后,管风琴需要彻底整修,将全部音管拆下来时才能发现当初建造这座管风琴时制琴师美好的期盼。此外,制琴师为了展示自己精湛的技艺,在管风琴建成交付时,会将一瓶葡萄酒倒入任意一支音管,以示检验密封性,之后再将音管里的葡萄酒倒出来,与在场的朋友们分享。

与钢琴不同,世界上所有的管风琴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各自的鲜明特点。除了多排手键盘和一排脚键盘以外,音栓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拉出音栓弹奏琴键,管风琴不会发声。管风琴的音色音量需要演奏家依据自身的经验积累、不同演出场所各自管风琴的音栓配置以及演奏厅具体的音效编配不同的音栓,使演出达到最佳效果。所以欣赏管风琴演奏,音栓配置对演奏家经验的考验尤为重要。

管风琴的代表作品 
管风琴作品形式丰富多彩,既有独奏形式,也有与弦乐、木管、铜管等其他乐器或声乐合奏的室内乐。它们在历史发展中都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欧洲复调音乐的历史与管风琴音乐紧密相关。文艺复兴期以后,管风琴在欧洲乐器中占有统治地位,为当时的“乐器之王”。尤其是18世纪后,出现不少杰出的管风琴作曲家和演奏家。J.S.巴赫是最杰出的管风琴家,管风琴音乐创作是他全部艺术成果的基础和核心,著名作品有《a小调前奏曲与赋格》《g小调幻想曲与赋格》《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等。此外,他还有大量的管风琴与小提琴、大提琴、长笛等的二重奏、三重奏、室内乐作品。亨德尔、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门德尔松、李斯特、勃拉姆斯和圣桑等都有管风琴作品。这个时期的管风琴作品在音乐艺术的发展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与国家大剧院管风琴的渊源 

国家大剧院管风琴

我与国家大剧院管风琴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02年。尽管当时的国家大剧院建筑的雏形还没有出现,但那时的建设者们就已经开始考虑为音乐厅安装举世无双的管风琴。他们一方面委托我国驻外使馆文化处搜集各国管风琴制造和使用的资料,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与正在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我取得联系,邀请我参加他们选择管风琴的团队。为此,待我刚刚结束维也纳管风琴的进修,回国以后就参与了大剧院管风琴的技术标准和方案的选定。

在完成学业辞行回国时,我向我的恩师,曾经长期担任奥地利管风琴协会主席,并与卡拉扬合作40载的鲁道夫·舒尔茨教授请教,如何为中国最大的演出场所安装管风琴,这位德高望重的奥地利管风琴乐派掌门人,语重心长地推荐几个世界著名品牌供我考虑,其中首选就是德国的Klais工厂。无独有偶,大剧院的建设者也将目光锁定在这个具有125年历史的管风琴制造企业。

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管风琴,400年前就随利玛窦来到中国,但是经历风霜雪雨,曾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对管风琴这个煌煌大器知之甚少。所以大剧院的建设者提出我们引进的管风琴要与世界著名的科隆大教堂管风琴同等量级。为此,我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爬上高高悬挂在科隆大教堂拱顶下的管风琴,为远道而来的大剧院同事们演奏管风琴,以展示这台琴丰富的音色音域和音质。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台管风琴是与其他同类相似,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要使管风琴既满足音乐厅的声学要求,同时也要成为音乐厅凝固的艺术品,让人过目不忘,并且与大剧院长久地保存下去,以满足人们百看不厌的视觉美学,我们的团队与国家大剧院设计师安德鲁反复沟通协调,在与音乐厅银色基色相协调的基础上,确定管风琴外立面由发音的物理音管和装饰用音管铺满音乐厅的正前方,给人以震撼。此外,坐落在管风琴下的固定演奏台也要成为一个让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艺术品。

看着曾经进行过无数次讨论方案的管风琴,终于一步一步地从图纸变为现实的煌煌大器,作为管风琴演奏者心情激动无比。2007年12月22日,国家大剧院开幕音乐会隆重举行,为此国家大剧院委约著名作曲家叶小纲为具有6500只音管的“镇厅之宝”管风琴创作《大剧院序曲》,由谭利华指挥北京交响乐团与我合作首次奏响。紧接着,我又与捷杰耶夫指挥的俄罗斯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合作演奏了圣·桑的《管风琴交响曲》。在2008年的新年音乐会上,我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作,在小泽征尔的指挥下再次演奏《大剧院序曲》。

从此,我与国家大剧院的管风琴结下了不解之缘。在2008年管风琴音乐周期间,我与来自德国、法国、荷兰、英国的7位世界著名的管风琴大师同台为北京的观众演奏管风琴的伟大作品。在近40场管风琴普及音乐会上,我向成千上万的朋友们介绍了管风琴。我总是怀揣对管风琴的敬畏之心来诠释音乐的真谛,从心底讲,我感恩管风琴的伟大,我也将用毕生的精力为普及管风琴艺术,让更多的音乐爱好者走近管风琴不懈努力。

本期主讲人:沈凡秀

沈凡秀

管风琴家、羽管键琴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硕士,管风琴师从鲁道夫•舒尔茨(1933-2012)教授,羽管键琴师从高顿•莫瑞教授(1948-2017)。在国内开创羽管键琴和管风琴以及巴洛克音乐演奏的教学工作,创建并担任北京国际巴洛克音乐节艺术总监,清馨巴洛克乐团艺术总监。中国音乐家协会室内乐学会理事。作为国家大剧院管风琴首演者,此后十余年间在中国各大剧院音乐厅举办了超过300场管风琴独奏及管风琴室内乐音乐会,被誉为“中国管风琴第一人”。

沈凡秀/文
王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