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线上专区 > 经典艺术讲堂线上课堂> 正文

【贝多芬作品赏析系列】一千个人心中的一千个贝多芬

主讲人:盛原

国家大剧院

  贝多芬
贝多芬

一提到贝多芬的作品,我们大家普遍认为是严肃的、庄严的、高尚的,作品的演奏风格也应该是严谨的、有力量的,但是在贝多芬的时代,其实他已经开始使用我们现在所谓浪漫主义才会使用的“Rubato”自由节奏了,通过不同版本的《悲怆奏鸣曲》欣赏,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不同时期,贝多芬作品演奏风格的转变。
 
 
 
据历史记载,贝多芬的一位朋友和学生安东·辛德勒非常详细地记录过贝多芬创作的钢琴奏鸣曲Op.14 No.2这首作品他本人是如何演奏的。记载中,辛德勒几乎把每一小节都详细地记录了下来,从记录中可以看到,贝多芬在他的时代的演奏风格是十分自由的,并不像现在所说的那么“严谨”。

自由节奏“Rubato”这个词,在1723年就进入了音乐术语词条,是一位意大利声乐老师托西在一本声乐教学法中提到的。C.P.E.巴赫在1753年出版的一本键盘演奏的书中也提到了这个词,贝多芬从小就是学习这本书成长起来的,成年以后的贝多芬,也让他的学生用这本书进行学习,包括我们熟知的车尔尼。

通过音频记载,像李斯特(车尔尼的学生)的学生弗里德里克·拉蒙德的演奏,就更接近于贝多芬本人演奏自己作品的风格。例如他演奏的《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演奏快板乐段时节奏有明显的自由和伸缩。


图为弗里德里克·拉蒙德唱片封面
 
在贝多芬的再传弟子巴克豪斯(李斯特的学生欧根·达尔伯特的学生)的演奏中,副部主题明显比主部主题慢了下来,这是贝多芬本人风格的典型体现。


图为巴克豪斯唱片封面 

贝多芬作品中,速度的明显变化和节奏的局部自由今天已经被很多人遗忘了,甚至可以说是不提倡的风格。大家听布伦德尔、巴伦博伊姆、波利尼等人的演奏就能感受到。巴伦博伊姆的演奏是典型的20世纪下半叶的审美风格。我并不想说这是当代审美,因为对贝多芬等古典主义大师作品的诠释风格还在发展和改变。

这是为什么呢?我个人认为,是因为20世纪后半叶离贝多芬的时代已经越来越远了,钢琴家们会把不同时期的音乐,立下很多不同的标签,例如浪漫主义是要自由的,古典主义是要严谨的,以和浪漫主义区别开来。但实际上贝多芬、莫扎特演奏自己作品时,也使用了很多“Rubato”的节奏,这都是有文字记载的,比如作曲家书信和学生的记录,而他们演奏时也不会想到这样会像后世的肖邦、李斯特。除了上述原因以外,当然也包括20世纪兴起的各种音乐比赛、录音的发展以及个别音乐家的巨大影响力,比如托斯卡尼尼等等,都对贝多芬演奏风格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今天所认为的正确的贝多芬风格,其实一定程度上远离了贝多芬作品演奏的本意,但是艺术没有对错,音乐的发展不能脱开时代的烙印和审美。所以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严谨”的贝多芬演奏风格就反映了这个时期音乐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体现,这自有它的意义。

探索和趣味的改变是在不断发展中的,我们今天还在继续思考和研究前辈们对音乐的诠释和演奏风格。在录音变得越来越容易得到的21世纪,我们可以更宏观、更客观地了解音乐诠释的全貌。21世纪对贝多芬的诠释也会有更多的发展和变化。

本期主讲人:盛原

盛原

现任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作为音乐会钢琴家演出足迹遍及世界各地,赢得了国际性的瞩目。他曾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伦敦卡多根音乐厅、国家大剧院等音乐厅演奏,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法国国家广播电台及中国中央电视台等均播出过盛原的演奏。盛原为荷兰Piano Classics唱片公司和NCPA Classics(国家大剧院唱片公司)录制并出版十余张专辑。

盛原/文
王晨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