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线上专区 > 经典艺术讲堂线上课堂> 正文

【戏曲行当遍览系列】体悟袁派架子花脸的人物塑造

主讲人:杨赤

国家大剧院
一提到京剧脸谱,大家首先就会想到净角行当,各种五颜六色的油彩画在脸上甚是好看。在往期的艺术课堂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以铜锤花脸为主的裘(盛戎)派大花脸的相关知识,今天就让我们换一个全新视角,以净行中的架子花脸出发,看看这位净行中的“二当家”(架子花脸也称二花脸)是如何挑大梁的。
 
 
 
一、了解袁派架子花脸
说到架子花脸,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架子花脸中最为重要的艺术派别——袁派。袁派艺术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袁世海先生,开创了以架子花脸主演大型剧目的先河,由于他主演的多部扮演曹操的剧目得到观众热烈追捧,他也有了“活曹操”的美誉。

京剧袁派创始人袁世海

袁世海被誉为“活曹操”

架子表演铜锤唱
过去架子花脸大多是演一些垫场戏(在欣赏主戏前由配角出场演的热场戏)、折子戏,最多是能跟老生或者旦角唱个对儿戏,很少有由架子花脸挑梁主演的重要剧目。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唱功”这一弱项限制了架子花脸的表演范围,缺失了戏曲最重要的表现力。通过郝寿臣、袁世海等前辈老师们多年探索研究和舞台实践,逐渐提升架子花脸“唱功”的表现力,提出“架子表演铜锤唱”的理念,彻底将架子花脸的舞台表现力解放出来,塑造了多位经典的人物形象。

袁世海与徒弟杨赤

《九江口》杨赤饰张定边

二、袁派表演艺术的成功因素
袁派架子花脸之所以能够创派并发展壮大,受广大戏迷爱好者的欢迎, 总结起来有以下三个重要原因:

1、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袁世海自幼练功学戏,1927年加入富连成科班,技艺超群、学业突出。1934年出科以后与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马连良、谭富英、高庆奎、盖叫天、周信芳、奚啸伯、张君秋、李万春等多位名家合作演出过三百多出剧目。正是有这样丰富的舞台演出经历,让袁世海先生能够将各种表演手段娴熟运用,他的表演不仅局限于舞台之上,更是能够带动和引导观众的情绪情感,这就为袁派表演艺术搭建了坚实基础;

2、博采众长的创新研究。在与众多名家学戏、演戏的过程中,袁世海先生充分融合借鉴了各个行当、派别的表演经验和艺术优势,来加强架子花脸的表演张力。过去架子花脸的唱腔平直简短、板式贫乏、旋律单调,尤其不长于抒情,但是经过袁先生的研究和创新,架子花脸在唱工表现力方面变得非常丰富。比如在《九江口》中借鉴麒派老生的唱念塑造武将张定边,《群英会》中揉进铜锤花脸高亢畅快特色和鼻腔共鸣演绎曹操等;

3、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袁世海先生的思想和表演绝不禁锢于某个时代,会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不断进化和丰富自己的艺术风格,符合每个时代不同的艺术节奏。除了深耕传统剧目的继承和发展工作,在新中国成立后,袁世海先生也参与了《红灯记》《白毛女》《林海雪原》等多部现代剧目,把传统戏曲的表演手段与新时代剧目相结合,塑造更多丰富的人物形象。

现代戏《红灯记》袁世海饰鸠山
三、袁派花脸的人物塑造
袁世海先生曾经谦虚的说“我并不是什么派,我就是人物派”。这句话其实也恰恰说明了袁派花脸的核心精髓就是要专注于塑造人物。过去的架子花脸大多专注于做工表演,仅仅停留在好看和精彩还不够,要真正的走入人物的内心,让剧情和人物情感融为一体,表演才能产生共鸣。比如《李逵探母》这一出戏,当李逵看到母亲被老虎吃掉的时候,袁世海先生开创性的编创了一段经典的反二黄唱段,他认为在此情此景之下,人物内心的悲痛激愤仅仅用两三句流水板是不足以体现的,这里就应该用反二黄的唱腔来抒发李逵的内心情感,要突出戏剧表演的真实性,而不是为了唱而唱。包括在《将相和》中,老将军廉颇在悔悟的时候增加了一段二六板,这段唱把人物内心后悔反省、以国为重的心情充分表现出来,让观众感受到人物塑造的丰满。

《李逵探母》杨赤饰李逵

《将相和》杨赤饰廉颇

本期主讲人:杨赤


大连京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花脸演员,京剧袁派优秀传人,工架子花脸,兼工铜锤和武花脸,有“全才花脸”之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辽宁分会副主席,大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文化部“文华优秀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京剧梅兰芳金奖、上海白玉兰奖等多项国家级大奖获得者。
擅演剧目:《九江口》《黑旋风李逵》《将相和》《梁山恨》《霸王别姬》等。其扮演的张定边、李逵、曹操、项羽、闻仲、廉颇等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杨赤/讲述
孙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