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线上专区 > 经典艺术讲堂线上课堂> 正文

当我们谈论喜剧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下)

主讲人:陈佩斯

国家大剧院
  喜剧可以说是戏剧中最被大众喜爱的风格体裁之一,但当我们仔细去探究时就会发现,引人发笑的背后远不止是“谐音梗”和“抖机灵”这么简单。上期经典艺术讲堂中,艺术家陈佩斯、青年演员陈大愚父子分享了对喜剧的起源、喜剧与时代、与观众之间关系的认识。本期经典艺术讲堂中,二位艺术家将继续与观众畅谈喜剧艺术。  
  
 
 
喜剧角色的内核
陈佩斯认为,喜剧角色的内核是悲情因素,并不是说喜剧的故事是悲情的。喜剧创作者要抓住角色的悲情进行创作、生成动作、事件、矛盾等。

喜剧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角色的被伤害,包括精神上、肉体上、财产上等的伤害。作为一种喜剧创作中必须存在的技术手段,创作者总要对某个角色施加伤害,但不要把这种伤害理解为对某个或某类社会人的伤害。当然,这种伤害必须适度,否则观众从道德、伦理、情感上的判断,会让他们觉得此处不应该笑。反过来说,如果创作者掌握了这种规律,那么恰恰可以利用这种判断,让观众悲喜交加,获得更丰富的观剧情感体验。

“掉凳”就是一种传统老戏或小品中常用的桥段,也是一种对角色的小伤害
 
喜剧创作的传承
对陈佩斯来说,艺术的传承不一定是将喜剧创作方法像工匠技艺那样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实际上,陈佩斯认为自己的父亲并没有传承给自己这些方法技术,而传承的主要是对艺术创作规律性的尊重,和不懈努力、不断追求完美的创作态度,以及另辟蹊径、自我突破的精神。陈佩斯的父亲和他二人都是从试错开始一点点摸索喜剧是什么、怎样创作。所谓“陈氏喜剧”的传承,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传承。

陈强(1918-2012),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陈佩斯之父。
早年间以饰演反派角色闻名,如《白毛女》中的黄世仁、《红色娘子军》中的南霸天。
晚年他突破自我,和儿子陈佩斯搭档,拍摄出演了一系列经典的喜剧电影,创中国改革开放后喜剧电影的先河。
 
我们怎么看喜剧
一部喜剧作品是引观众发笑重要,还是让观众有所思考感悟重要?两者其实并不冲突。一部喜剧就是一个“引人发笑的故事”,它“引人发笑”是建立在“故事”的基础之上。而“故事”本身,正如《故事》一书的作者罗伯特·麦基所说:“故事并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一种载着我们去追寻现实的载体,让我们付出最大的努力去挖掘出混乱人生的真谛。”所以,一个好的喜剧必然在引人发笑的同时,让观众有所思考和感悟,不必把两者强行分割开。

陈佩斯认为,你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人,才能去解读喜剧。观众必须当自己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才能在剧场里开开心心地笑。正因为观众默认自己观看喜剧时是“高尚”“正派”的,才能有一份优越感,才能开心地笑;反之,如果观众处在自卑自怜、忧郁忧患中,未必能笑出来。愿意和他人产生交往的人才能产生笑声。

果戈里的经典喜剧《钦差大臣》中没有正面角色出场,
但作者认为观众观看演出时发出的笑声就是剧中唯一潜在的正直高尚且无处不在的角色。
图为俄罗斯圣彼得堡亚历山德琳娜大剧院2015年在上海演出《钦差大臣》的剧照。

笑行为本身就能够缓解人与人之间关系。当一个人用笑容、一低头、出一口气这些动作去试图获得对方承认时,这就是一种来自于动物本能的主动示弱,希望彼此之间能有所交流。当一个人有意识地把别人给自己的优越感释放出来时,此时就有笑声。
当观众坐在剧场里愿意把自己的优越感释放出来——也就是笑出来的时候,就是愿意和人类社会亲近的时候。所以说,笑行为和喜剧本身就是社会人群的“软化剂”。

本期主讲人:陈佩斯、陈大愚

陈佩斯

演员,导演,大道文化创始人。曾获“优秀电影艺术家”等多项殊荣。2001年开始创作舞台喜剧,编剧、导演、主演了《阳台》《托儿》等多部经典喜剧佳作。2009年创立北京喜剧艺术节,成为优秀喜剧剧目的汇聚地、喜剧人才的交流平台。2012年起,陈佩斯每年开设喜剧创演训练营,培养喜剧新生代,传播喜剧理念。主要作品:《惊梦》《戏台》《阳台》《托儿》《老宅》《雷人晚餐》等;电影《瞧这一家子》《父子老爷车》《太后吉祥》等;小品《吃面条》《羊肉串》《主角与配角》等。


陈大愚

大道文化签约演员,编剧,导演。主演作品:话剧《惊梦》《托儿》《阳台》《老宅》《春宵保卫战》;编剧并导演话剧《春宵保卫战》,并凭借该作品获首届“北京戏剧新势力潜质创作人”奖。在北京卫视春晚《老面新吃》中担任编剧、导演、演员。影视作品《顶牛》《好大一个家》。曾参与录制综艺《笑起来真好看》等。

陈佩斯、陈大愚/讲述
关渤/主持
王成荫/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