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线上专区 > 经典艺术讲堂线上课堂> 正文

【话剧剧目大家谈】从话剧《大宅门》谈创作

主讲人:郭宝昌、刘深

国家大剧院
  电视剧《大宅门》是我国电视剧的经典之作。2013年,郭宝昌导演将这部七十多集的电视剧改编成两个半小时的话剧,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制作演出,并于国家大剧院首演。本期经典艺术讲堂邀请到该剧导演、原著作者郭宝昌和话剧编剧刘深从这部话剧作品出发,分享他们艺术创作的过程与见解。

话剧《大宅门》海报
 
 
 
一、从小说描绘场景中找到话剧版剧本改编的核心
关于话剧改编,编剧刘深谈到,刚开始改编的时候他曾以为很容易,因为故事、人物、台词都是现成的,他只要梳理后,从中选一部分在舞台上呈现就可以了。但是当他反复研读《大宅门》原著小说之后,反而不知道从何入手,因为每一个角色都那么精彩,处处精彩以至于无从下手。

在研读小说的过程中,刘深看到一段文字,描绘了白景琦每天晚上牵着狼狗、拿着刀、点着灯笼巡视几个院子提醒各屋拉闸的场景。他随之又联想到白景琦小时候拿药喂金鱼等淘气行为的样子,他一下子找到灵感,脑海中出现一个形象:白发苍苍的暮年白景琦和幼年白景琦见面的这样一个发生在心理时空的场面。

在话剧舞台上,当人物进入内心思维就可以不受时空规则的限制。正如同我们回忆时不一定按顺序回忆,可以跳过昨天回忆起前天、去年的某天的事情。刘深就是这样找到戏的核心:一老一小两个白景琦在隔着时空对话。话剧的其他改编部分就随着这个核心延展开来。

  
话剧演出中的一老一少两个白景琦
二、话剧中每场选择了不同时代的典型事件来串联整个故事
《大宅门》话剧改编中每场戏选择了不同时代的典型事件:清末时候的摘匾,八国联军入京时白景琦和黄春在后花园定情,民国时候的卖假药事件,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要秘方,解放后的公私合营。这样通过每个历史阶段的一个事件就把整个《大宅门》故事的轮廓表现出来,无论是看过还是没有看过电视剧的观众都可以接受。尤其是结尾,就是用百草厅老匾作为棺材盖这个处理,高度凝练地象征了一个历史阶段的逝去。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我们民族资本家在历史中的演进过程。

  
话剧《大宅门》剧照,表现了解放后公私合营中白家内部的矛盾场面

三、艺术作品中的角色不分大小好坏,不能从单一的角度看待
有很多人会把艺术作品中的角色分成好人和坏人,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但艺术作品中的人物是不能简单地这样分,因为每个人物都有他的多面性。比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大宅门》中的白景琦,这些人物一定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是雕塑而不是剪纸,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形象。我们不应该给人物贴标签,观众们更愿意看的是活生生的人。

《大宅门》这样一个故事里面很难说谁是小角色,谁是配角。电视剧中,李雪健就演了一个于八爷,姜文就演了一个知府,田壮壮就演了一个日本军官,何群就演了一个当铺伙计。看过电视剧的观众都应该有印象:“虫吃鼠咬,光板没毛”那就是何群演的当铺伙计的台词。就两场戏的一个角色就可以做到深入人心,让观众都记住。所以说“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是俄罗斯戏剧家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名言,出自他的著作《演员的自我修养》。
他在戏剧表导演艺术方面的探索与成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使他成为现代戏剧影视表演艺术的奠基人。

《大宅门》里面还有很多角色都是著名演员扮演的。虽然这些角色戏份不多,但被这些演员演绎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们看戏不光要看主角,一些边缘的角色被好演员演出来同样出彩。一个具备良好素质的、敬业的演员是不会去挑角色的,他会用心地去塑造每一个不同的形象。

  
在演出前,饰演老白景琦的演员和饰演小白景琦的演员在后台击掌,互相鼓劲

本期主讲人:郭宝昌、刘深

  
郭宝昌 

著名导演,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6岁开始动手写家族题材小说《大宅门》。2001年,编导的电视剧《大宅门》在中央电视台首播。影视代表作有:《神女峰的迷雾》《日落紫禁城》。

 
刘深

国家一级编剧。就职于中国国家话剧院,1998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本科。话剧代表作有:《血色玄黄》《红岩魂》《大宅门》,曾获第八届话剧金狮奖。

郭宝昌、刘深/主讲
王成荫/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