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线上专区 > 经典艺术讲堂线上课堂> 正文

【中外戏剧家名人堂】夏衍先生的“第一个剧本”《上海屋檐下》

主讲人:陈小玲

国家大剧院
2020年是夏衍先生诞辰120周年。“夏衍”这个名字,很多人不熟悉。但如果说到以下成就,可能对他会有更丰富的记忆:1935年,他写出了中国文史学上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包身工》;他是最早把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的《母亲》,翻译成中文介绍到国内的;他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芳草天涯》等著名的舞台剧作品;1932年开始,领导左翼电影并创作了《狂流》《春蚕》等几十部影片,成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全政协常委等职务,并将《祝福》《林家铺子》《革命家庭》《故园春梦》《早春二月》《烈火中永生》《秋瑾》等改编成电影。

今天要为大家介绍一部被夏衍先生自己称为“真正开始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摸索的第一个剧本”——《上海屋檐下》。在中国话剧百年历史上,有“北有茶馆,南有屋檐”之说,足见这个作品的份量。

1924年夏衍在日本,时年24岁

一、《上海屋檐下》的创作背景——在阴晴未定的政治气候中,对生活的感触 
《上海屋檐下》创作于1937年春天。这时,东北沦亡六年,华北搞“自治”,卢沟桥周围不断响起隆隆的炮声……。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后,全面抗战即将开始,十年内战就要结束,国共有可能进行第二次合作,但到底是不是像全国人民希望的那样真正地开始抗日呢?一切都在这样一种政治上“阴晴未定”的微妙时期的黄梅天开始。

“西安事变”国共双方谈判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求释放“政治犯”。从1927年后,国民党政权大量捕杀共产党人。作为一个职业革命者,夏衍先生身边有很多战友被抓,这时放了出来。但他们的生活怎样呢?许多是妻离子散……比如左翼剧作家宋之的,在被逮捕之后,因误传遇难,其好友、演员魏鹤龄,不忍其妻刘莉影困苦孤独,沦落风尘,遂伸出援助之手,与之结合。想不到,宋之的突然出狱归来了,魏鹤龄顿生负罪之感,但一时又难舍对刘莉影的爱恋之情,痛苦无奈甚至服药自杀,幸亏抢救及时才免于身亡。宋之的见状,自己毅然离去。

于是夏衍“听了许多出狱同志的故事,有所感触,引起了写作的冲动。”便开始了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创作了这部一度名为《重逢》的剧作———三幕剧《上海屋檐下》。

作品描写某纱厂小职员林志成,八年前为照顾被捕入狱的朋友匡复之妻杨彩玉和女儿葆珍,与杨彩玉同居在一起。为了生活,林志成在工厂由于不肯拍马溜须,得不到升迁还得小心翼翼,看别人眼色行事,担心打破饭碗;而杨彩玉,无情的岁月和艰难的生活也消磨了她年轻时的锐气,成为一个家庭主妇,全家过着小市民式的郁闷、平静、灰色的生活。而匡复的出现,一下打乱了他们表面平静的生活。面对令人难堪的处境,每个人都必须作出最后的抉择。最终匡复从女儿身上受到启发,再度振作精神,决定离开以恢复这个家的平静。从他的留言“自己今后决不是消极的逃避”和林志成认为他“一定也会很勇敢地为着我们这些受难的人……”都暗示匡复继续走向革命之路。

夏衍先生由于对上海市民生活的熟悉,成为写《上海屋檐下》的优势条件。第一幕是一个“群像展览式结构”,五户人家“齐头并进”地展开。舞台空间是一个上海特有的、拥挤的弄堂房子的横断面,每间屋子的侧面都摆在观众面前,每间屋里的故事也摆在观众面前。

全剧以匡复、林志成、杨彩玉三个人的感情纠葛为主要情节线外,还有几组人物:勉强糊口的“乐天派”小学教员赵振宇、失业的大学生黄家楣、被迫出卖自己的女人施小宝、儿子战死却不愿面对的老报贩“李陵碑”,这些人都拥挤在一个“屋檐下”,合奏着“小人物”的生活交响曲。作者认真地用“严谨的现实主义去写作”,有意识地在人物性格刻画和环境描写等方面下功夫,力图“从小人物的生活中反映这个大的时代,让当时的观众听到些将要到来的时代的脚步声音”。

1956年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上演《上海屋檐下》,由金山导演。1980年再度上演。

二、“刻意削弱传奇性”追求“生活化的白描手法”的艺术风格 
《上海屋檐下》里的五户人家,主线是围绕三个主人公之间的关系展开。革命者的丈夫被捕了,妻子带着孩子被生活所迫,与丈夫的好友同居。这是一个带有些畸形、传奇色彩的故事。如此题材,也可以处理成一个传奇故事。但作者削弱了事件外部传奇性、戏剧性,完全采取生活化的处理“白描”出来。

比如一幕结束时,匡复和彩玉的见面。当彩玉提着菜篮子,象往常一样回家时,八年没见的丈夫已经在她的客堂间里等着她,那一幕是最让人揪心的,也是观众最想看到的。但作者偏偏略去了这样最难堪的场面。等第二幕再开始的时候,一切已经安静了,两人已经沉默,一个在抽泣一个在踱来踱去。这中间略去了最难堪的、观众最想知道的场面。

第二幕结束时,三个人面对如此局面怎么处理,匡复说:“我还得跟你……(跟你商量商量)但又是我不知道怎么说才好”,观众正想知道,三个人怎么面对这一切之时,林志成说“彩玉,去找一找葆珍!”这是两个男人之间的事。于是,把三个人在一起的场面又去掉了。第三幕时,屋内恢复平静了。

这样的处理乍一看有些遗憾,仔细一品颇有回味,让观众去想象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几组人物走了来了,来了又走了,一切归于静,看似平淡之中,人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一幅隽永、风貌感很强的画面呈现出来……

同样,如此题材怎么选择,怎么截取,从何处开始,到哪里收尾,把它处理成一种什么样风格的作品,不同的作家是不一样的。《上海屋檐下》选取的是上海最普通的房子:石库门;是石库门中的一群小人物;是凡人小事。把广阔的社会生活,浓缩在一个小屋檐之下……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版《上海屋檐下》的舞台美术效果图

三、夏衍先生作品总的主题:时代之中,知识分子的出路问题 
作为职业革命家的夏衍先生,他的作品一直保持着“创作与现实的同步性”——创作与现实、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西安事变”与《上海屋檐下》、“七七事变”与《保卫卢沟桥》等。同时,夏衍的主要作品,大都是写知识分子,要解决的是他们的出路问题。因为他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深知他们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同样也深知他们的先驱作用和弱点。无论是感同身受的个人感情,还是统战工作要团结他们的需要,使得他要写知识分子从“个人小圈子”跳到“整个大世界”,从彷徨到坚定的心路历程,尽管有时剧作的结尾,过于理性有些勉强,但这也正是他要试图解决知识分子出路的需求所在。

夏衍先生的部分作品封面。除了《上海屋檐下》,他的《芳草天涯》《法西斯细菌》也是很出色的作品

四、《上海屋檐下》舞台外的传奇故事 
《上海屋檐下》排演于1937年的上海(首演于1939年的重庆)。而戏里的传奇故事,延续到了戏外。在最初上演时,匡复曾由著名演员赵丹扮演,彩玉由吴茵扮演,林志成则由“生活原型”魏鹤龄扮演。在舞台上,戏剧与人生化为一体的魏鹤龄,会表现出怎样的酸楚与痛苦之情。而此时,在舞台上扮演匡复的赵丹和扮演施小宝的叶露茜,大概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不久之后,他们会将戏剧舞台上的故事延续到生活之中……

1939年末,演员赵丹奔赴新疆,他想采风后之去苏联学习。却被“新疆王”盛世才关押并传出消息:赵丹遇害于“迪化”(乌鲁木齐的旧称)监狱。闻讯后,重庆文艺界还专门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在此两年间,携带幼子四处寻找、苦苦等待丈夫归来的他的妻子叶露茜,得知他遇难的消息后,痛不欲生。后来,在戏剧家于伶、“话剧皇帝”金山等人的一再说合下,叶露茜同意改嫁给了一位青年戏剧家杜宣。但人们万没想到,三年后赵丹“从天而降”。一到重庆,就急不可耐地打探爱妻的下落,见面后方知,叶露茜早已成为他人之妻。可怜的赵丹,此时只能紧紧抱住本是自己的妻子,苦苦哀求回到自己的身边。叶露茜则百感交集,泪流满面,不知如何是好。后经反复权衡,叶露茜还是含泪说服赵丹“一个家庭已经被破坏了,不能再破坏第二个家庭”让其另觅知音。此时的赵丹,肯定会回想起他曾在舞台上扮演过的匡复……

著名演员赵丹

在这残酷的时代之手,构织的巧合环生的人生悲剧面前,估计老天也会发问……这是怎样的戏剧大师,才能有如此的预见和妙笔呢……  

今天我们在这里介绍这部作品,纪念这位革命的先辈,也是中国话剧的先驱。

本期主讲人:陈小玲

陈小玲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艺术教育专家、“中国话剧金狮奖”获得者。其参与编、导的作品曾获得“美国圣安东尼奥国际电影节最佳音乐剧影片奖”。“美国迈阿密电影节最佳原创音乐剧电影奖”、“北京市优秀舞台剧剧目奖”、“北京金秋原创优秀剧目奖”、“陕西第八届艺术节文华剧目奖”“黑龙江省建国60周年优秀剧目奖”等。2013年,其作品受邀在“瑞典皇家剧院”“斯德哥尔摩文学节”朗读演出,成为继莫言之后,该院邀请的第一位亚洲女性剧作家。2008年至今,作为教育部艺术教育专家,主动要求到汶川、青海、宁夏、西藏、新疆等西部地区讲学,并在四川、青海将劳务全部捐献,两次被当地授予“高原精灵”称号。

陈小玲/讲述
王成荫/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