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线上专区 > 经典艺术讲堂线上课堂> 正文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的设计美学

主讲人:林存真

学习强国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脚步日益临近,氛围也日渐浓厚。随着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会徽、吉祥物、色彩系统、核心图形、体育图标等一一揭晓,它们设计中蕴藏着哪些设计理念和文化底蕴?本期经典艺术讲堂邀请北京冬奥组委形象景观艺术总监林存真,为大家讲解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的设计美学。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形象景观”设计,是除了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的身姿之外的各种形象样态,国际奥委会将其称之为“Look of the game”。它包括了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会徽、吉祥物、火炬、色彩系统、核心图形,以及比赛场地的围挡等。
 
 
 
以汉字为灵感来源的会徽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源于汉字、书法和冰雪运动形态。图形上半部分展现了速度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了滑雪运动员的英姿,整体形态又像一个花滑运动员旋转的身姿。这不仅体现出“以运动员为核心”的会徽设计理念,也展现了中国汉字的象形特点,以及由此演绎出的多种形态与含义。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则是以“飞”字作为形象来源。“飞”字抽象出的是一个滑雪运动员的拼搏身姿,而“飞”字上的两点放大、引申出的轮椅形态,表明冬残奥会所有的比赛都是借助器械完成的,以此展现了残疾人运动员的拼搏精神。这是运动项目与奥运精神的结合,也是视觉形象与文化观念的融合。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残奥会会徽 
  
二、由中国意象衍变的吉祥物 
显而易见,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是以熊猫和灯笼为形象来源。熊猫在所有动物中最能代表中国,但如何规避、超越以往的熊猫形象设计,凸显冬奥会的理念,是一个新的难题。吉祥物的设计团队最终在冰糖葫芦和奥运会场馆“冰丝带”上找到了创意点,将冰糖葫芦外面的糖壳转换成冰墩墩身上的冰壳,将椭圆形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放在它的脸部,将冰墩墩变成了“宇航员”,有了探索宇宙、面向未来的时代意涵。

雪容融作为冬残奥会的吉祥物则是以红灯笼作为创意来源,因为冬残奥会是在正月十五之后举办,“正月十五雪打灯”又是中国民间特别好的一个寓意,所以雪容融脸上的积雪便寓意了“雪打灯”的意象。此外,雪容融由内而外的发光设计,寓意着既照亮了自己又照亮了周围,正体现出冬残奥会的理念——用残疾人拼搏奋进的精神激励全球健全人。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 

三、“永不褪色”的冬奥色彩 
2022年北京冬奥会运用了五个主色,其中的霞光红不仅意喻着生命,也是喜庆的象征;迎春黄代表我们要在立春时节喜迎一届永不褪色的冬奥会;天霁蓝的色彩则是来自著名的霁蓝釉,这是通过“一带一路”传至中国的瓷器,以此体现文化交流的成果以及北京作为国际交流中心的特殊位置;而长城灰是沿用了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主色,长城作为连接古今的世界遗产,在此不仅连接了北京举办的两届奥运会,也连接了北京、延庆、张家口这三个冬奥赛区。最后一个主色瑞雪白则是象征洁白与圣洁,凸显冰雪运动的主流色彩。

此外,还有天青、梅红、竹绿、冰蓝、吉柿五个间色,以及墨色、金色和银色三个辅助色。这些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炼出的色彩均是来源于矿石颜色,具有千年不变色的特点,以此表明我们要做一届“永不褪色”的冬奥会。

 
“形象景观”的色彩系统 

四、动态呈现的核心图形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核心图形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借助科技手段,通过计算机合成技术,将象征自然的景色,象征文化的中国画、云气纹、书法、长城,以及代表人的雪花和体现运动速度感的线条等元素相融合,运用多维的现代化手法,呈现出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其动态展现时的运动规律源于地球磁场运动,凸显出万千气象的视觉效果。

 
2022年北京冬奥会“形象景观”的核心图形 

由象形文字演化的体育图标 
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体育图标是由金文演化而来,冬奥会体育图标的设计延续了“双奥理念”,运用中国篆刻最璀璨时期汉代的“象形印”作为冬奥会体育图标的意象来源。这些由象形文字演化来的体育图标再现了古老的中华文明,让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熔铸于体育运动之中,在感受体育比赛的精彩之时,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喜爱中国文化。

 
2022年北京冬奥会体育图标 

六、赛场“围挡”中的中国美学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比赛场地中的“围挡”,是在中国传统的长卷山水绘画中提炼出中国美学的精髓,并予以强化与呈现。从北宋《千里江山图》、南宋《潇湘奇观图》、元代《富春山居图》中寻找内在的节奏关系与空间比例,将其与特定的比赛场地相结合。

例如短道速滑因其速度快、节奏强,赛场“围挡”便运用了《千里江山图》山峦起伏的比例关系。而冰壶节奏缓慢,赛场“围挡”便以《富春山居图》的舒缓的构图比例作为设计依据。

 
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赛场的围挡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形象景观设计,以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与感悟为灵感来源,依托中国独特的美学特征,呈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深厚文化底蕴,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

本期主讲人:林存真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2022年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艺术总监,负责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品牌、形象和赛事景观工作。曾创办《艺术与设计》杂志,2009年参与筹办世界设计大会、创办北京设计周。还曾参与北京夏季奥运会形象景观、南京青奥会会徽、北京田径世锦赛吉祥物、北京申冬奥会标识,以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会徽等形象设计工作。

林存真/讲述
王禹维、何洋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