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参观游览 > 艺术展览 > 正在展出
音画四季·秋
展览时间:2025/10/28-2025/11/28
展览地点:音乐厅一层入口
  • 展览介绍
  • 展厅实景
当音乐遇见自然节气的画面,
颜色似乎有了温度,
气味似乎有了形象,
冷暖似乎有了重量,
各种感官能相互沟通,不分界限。
在秋天,我们迎来了《音画四季·秋》主题展览。六部音画视频作品,循着六个节气的足迹——从立秋的初凉至霜降的肃穆——将古典诗词、自然物候与东西方音乐共同熔铸为一幅跨时空的秋日长卷。
立秋的桐叶半落,处暑的湖影初澄,白露的雁阵惊寒,秋分的稻浪翻金,寒露的菊傲霜枝,霜降的星垂野阔……每一个节气皆是一首自然之诗,亦是一曲人间吟唱。我们以耿湋的轻罗小扇、雍陶的衰荷残雨、黄庭坚的芦雪凛凛,对话梅尔卡丹特长笛的清越、柏辽兹的恬美宁谧、拉威尔的森林星雨;以东方诗画中的意境美学,呼应世界音乐中的秋澜与自然意向。
这不仅是一场节气的巡礼,更是一次感官的多维度实验。东方与西方、听觉与视觉、古典与现代,在此碰撞出超越时空的秋日谐鸣。愿您在此驻足,听一曲秋风与乐章的私语,读一页诗意与物候的对话。

国家大剧院
2025年10月

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是夏末的温柔告别,也是秋天的开始。它悄然标记着夏日热烈的退场与秋季宁静的来临。余暑犹存,清风却已悄掠树梢,拂落桐叶半片。午后蝉声乍哑三分,暮时蟋蟀低鸣,如银针擦过缎面,细碎清冷。人们的户外活动开始增多,公园与绿地,水畔和林间,喷泉轻溅,凉意飒飒。

《夏夜西亭即事寄钱员外》
唐·耿湋
高亭宾客散,暑夜醉相和。
细汗迎衣集,微凉待扇过。
风还池色定,月晚树阴多。
遥想随行者,珊珊动晓珂。

MERCADANTE Flute Concerto in E minor - III. Rondo
梅尔卡丹特 E小调长笛协奏曲 第三乐章 回旋曲
梅尔卡丹特(Saverio Mercadante,1795年~1870年),意大利作曲家,曾任那不勒斯音乐学院院长,在生前享有盛誉。他的音乐创作承袭意大利歌剧和深厚的声乐作品传统,并且堪称是意大利先贤们色彩丰富的器乐创作的延续,其对威尔第影响颇深。他的作品亦是器乐——特别是管乐比赛的高频曲目。这部《E小调长笛协奏曲》是他的管乐协奏曲中最为著名的一部,音乐优美流畅,器乐形式炉火纯青,并充分发掘了长笛的表现力,同时体现出当时意大利丰富和繁荣的城市生活气息。


处暑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是暑热悄声隐匿的时节。至此,盛夏喧嚣正式终结,凉意渐生,天地节奏倏忽放缓:湖面如镜,落叶点出细碎涟漪;林间树影斑驳,光阴在地面写下诗行。溪水缓流,潺潺轻语,似与秋天低声对话。微雨初霁,街道静谧,水光倒映檐角,清澈如梦境。万物从容,人世亦安。处暑之美,恰在这一段澄明恬静的等待:等风清、等月明、等真正的秋。

《处暑后风雨》
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BERLIOZ Trio des Ismaelites
柏辽兹双长笛与竖琴三重奏
柏辽兹是法国浪漫主义音乐杰出的代表人物,擅长写作标题性音乐与戏剧性音乐。清唱剧《基督的童年》是作曲家基于耶稣童年时随家人走避埃及的经历写成的合唱曲,创作于1853至1854年间。全曲于1855年12月10日由柏辽兹亲自指挥巴黎喜歌剧院的成员进行首演,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极具艺术价值的合唱作品,这段音乐可视作是这部清唱剧的一段间奏曲,是由两只长笛与一架竖琴组成的三重奏形式,带有宁静的气氛,和慰藉的抒情。


白露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标志着仲秋的伊始。晨光之中,草尖凝露,晶莹若碎银;清风拂过,桂香清冽,梧桐叶缘渐染秋黄。荷塘间露珠滚动,声声轻响如自然低语。天穹愈高,流云舒缓,偶有雁阵掠过长空,留下悠远回响。添一袭薄衫,品一盏暖茶——白露之美,恰在这份万物调和、人间渐柔的时节。

《秋露》
唐·雍陶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
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古琴 《峨眉秋月》(即兴)
作曲及演奏: 李祥霆
国家大剧院音乐厂牌NCPA Classics录制出品
本曲系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李祥霆即兴演奏,出自『中国古琴名曲』唱片,2016年8月3日、4日录制于中国国家大剧院录音棚。古琴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作为古代文人雅士青睐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中国式的山水意象和善美精神。李祥霆的演奏融合了虞山吴门、泛川、九嶷等流派的琴风,兼具长江奔雷与孤岭松涛的意境,强调音韵并茂,擅长通过泛音、走手音等技法营造空灵氛围。李祥霆演绎的此曲,可见月色的细腻色泽与光霁,听闻微澜的窸窣与滴水的泛音,感念时间的流淌与静止,甚至可感水汽的氤氲与凉意的起伏,颇有唐代诗人雍陶《秋露》的意境。


秋分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天地平分秋色,人间正值大收大种之时。稻田里,金浪翻涌,镰刀划过穗秆的簌簌声连绵不绝。农人躬身如雁,额间汗珠坠入泥土,身后捆扎的稻束整齐立在地里,像大地竖起的琴键。棉田白絮初绽,指尖轻拈间,云朵落入箩筐。满目秋果硕硕,色彩斑斓入情入味。麦田亦不闲歇——北方抢播冬麦,犁铧破开湿润的土壤,麦粒从指缝滑落,埋下来年的期盼。

《金风玉露相逢曲》
清·顾太清
天光如水,月光如镜,一片清辉皎洁。
吹来何处桂花香,恰今日、平分秋色。

RESPIGHIImpressioni Brasiliane - Canzone e Danza
雷斯庇基 《巴西印象》 “坎佐纳与舞蹈”
雷斯庇基(Ottorino Respighi,1879年~1936年),意大利作曲家,出生于博洛尼亚。是意大利近现代音乐史上最杰出的器乐音乐作曲家,被称为配器大师。雷斯庇基珍视意大利伟大的音乐传统,并将其以现代创作技法改造和升级,音乐以新古典主义为衣钵,同时带有沙龙风格、巴洛克风格、印象主义……既富有新意又美妙动听。《巴西印象》系作曲家应邀访问巴西时所感而发。音乐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五光十色,带有对民间生活的热爱与对物候感应的斑斓映射。


寒露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标志着秋意渐浓,气候由凉转寒。清晨推窗,草木凝霜,露珠莹澈,在晨光中流转着泠泠银辉。天际鸿雁成行南征,鸣声划破长空之寂,影姿掠过清冷池塘。篱畔秋菊傲然盛放,明黄皎白,凌霜愈艳,幽香漫过庭阶重檐。至此,万物敛声,天地归宁。寒露之美,恰在这份向内而生的沉静——从容、深稳,如大地默默积蓄来年的力量。

《寒露》
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HONEGGERPastorale d'été (Poeme symphonique)
奥涅格交响诗《夏日的牧歌》
奥涅格(Arthur Honegger,1892年~1955年),于法国出生的瑞士作曲家。出于他在音乐上的杰出成就和贡献,肖像被置于瑞士法郎20元钞票上。他的音乐不在当时主流创作所关注的方向上,自成一格,但仍然有清晰可辨的高卢(法国)的明晰与优雅。风格常常带有多层次的审美联觉和强烈的视觉印记。《夏日的牧歌》系作曲家晚期作品,音乐充满了宁静的内省与愉悦,木管摹仿出悠远徘徊的牧笛声,音响层次简洁清晰,收放自如,带有一丝高贵的忧伤,恰有中国古意中的“伤秋”之感。


霜降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终章与冬季的序曲。夜色低垂,霜华初凝。月光下的田野静谧延展,稻茬覆上薄薄银霜,宛如大地均匀的呼吸。蓼草红穗渐染霜白,野菊垂首敛瓣,晶莹的霜迹沿叶脉蔓延,织就自然的冰纹蛛网。星空悄然流转,星轨缓慢划过天穹,如同时光巨轮无声转动——不见匆忙,唯余天地悠长的韵律。万物披霜,寂静生长。夜在此刻沉淀为诗,冷冽,却温柔。

《谪居黔南十首·其二》
北宋·黄庭坚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
洲渚芦花白,凛凛欲飞絮。

RAVEL Piano Concerto in G - II. Adagio assai
拉威尔 G大调钢琴协奏曲 第二乐章 很慢的柔板
音乐介绍:拉威尔(Maurice Ravel,1875年~1937年)被认为是与德彪西齐名的法国印象派音乐代表人物。拉威尔的创作中,却不止是印象主义,同时带有新古典主义的形式严谨与工整,配器才赋更甚德彪西。这部《G大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其第二乐章的灵感来源于拉威尔在他的出生地,即法国与西班牙接壤处的巴斯克地区累年徒步旅行时的感悟,经长时间的酝酿而谱就,可以听闻作曲家长时间踯躅于森林小径的内心独白。拉威尔对于夜色与魔幻时刻(Magic Hour)的微妙感触,也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了宛若星光的钢琴织体与乐队细腻的配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