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参观游览 > 艺术展览 > 正在展出
集虚寻境——王明明中国古典园林作品展
展览时间:2025/08/27-2025/10/08
展览地点:大剧院艺术馆(西厅)
  • 展览介绍
  • 展厅实景
前言
​​一亭一石,皆心斋之影;一皴一染,俱太虚之痕。
画家王明明曾是北京画院院长,更是当代中国画坛的代表人物。他自幼涵泳于传统文化,师承李苦禅、蒋兆和、周思聪等艺术大家。数十载间,他遍访南北园林,于颐和园的皇家气象中悟天地之大,在拙政园的文人意境中品岁月之幽。他深谙“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妙谛,以园林为媒介,将自然之景升华为心中之境,在虚实相间中追寻“唯道集虚”的东方美学至境。正如其所言:“园林是古人安放身心的归宿,亦是升华人生的载体。”这既是对自然万物的深情观照,更是对“天人合一”哲学境界的诗意抵达。
本次“集虚寻境——王明明中国古典园林作品展”精选了王明明先生近年创作的园林题材作品近百件,分为皇家园林与文人园林两大板块,涵盖其山水画与书法作品,构建起充满当代文人情怀的艺术世界。他以传统笔墨为根基,将青绿设色的典雅温润与水墨晕染的氤氲灵动熔铸一炉,于咫尺之间展现园林四季轮回的生机:春日繁花如锦绣,夏日浓荫覆幽径,秋日红叶点苍苔,冬日寒林映雪霁。美学家宗白华曾言:“意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的交融”,王明明笔下的园林并非徒具形貌,实乃心灵之栖居,此般超越形迹的精神书写,正是中国艺术“澄怀观道”传统的当代回响。
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级综合艺术展示平台,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公众艺术素养。此次展览特别设计红、灰双色展墙,分别对应皇家园林的恢弘与文人园林的素雅,让观众在移步换景间感受中国美学的多元维度。我们期待通过向观众们呈现艺术家诗意盎然、意境悠远的中国画作品和“因心造境”的设计语言,引领观众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意境,感受王明明先生对东方美学精神的深刻体悟与创新表达。
愿王明明先生的艺术生命如园中四时,虚谷纳云,清泉长新。
国家大剧院院长 王宁
2025年8月

写在前面
王明明推出了大型园林系列画展,这是中国画坛的一大盛事。看完他的画作,很难平静。我心里堆积着很多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我很难说清。
读他的画像读一首长诗,那么遥远,那么宁静。我觉得我周围的一切都是静止的,只有我一个人,我好像置身于荒原之上,远处的青草、树木,远处的河流,在我眼里若有若无,就像古人说的草色遥看有无见,好像看见了,好像又没有看见。我知道我被王明明传达的情绪包围了,我知道我是逃不了的,我享受着这份宁静,我也不愿离开。
这幅画叫做《听松》,松树高耸入云,牌楼可见一角,下面有隐隐的红墙。这是一幅长卷,我们在其中漫步,见到了枯草,又有几株修竹,横卧着一片石头。这里原来可能是皇家园林,我能想象出当年花红柳绿的繁华景象。这幅画叫做《堆绣》,它堆了些什么呢,粉红的假山,隐隐的一座绿亭,亭子上有一朵粉红色的云。看似繁盛如花却透着无边的寂寞,浮云瞬间即逝,粉红也会消退,这里明天会怎样呢?
鲁迅先生说过,创作就是作家自己灵魂的咀嚼。我听到了,我听到王明明痛苦的咀嚼。
王明明,我认识久矣。他天性纯良,幼得家传,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和绘画天赋。也许是上天的偏爱,他由一个曾经的绘画神童,成长为绘画名家。我读过他青年和中年时期的很多画作,他那么成熟,成熟的和他的年龄很不相称。中国书法有人书俱老的境界,我想绘画也有这个境界。齐白石大师在他衰年变法之后,在他耳顺之年之后,如有神助,他的画领风骚于天下,瓜果蔬菜、花鸟鱼虫在他笔下都成了活物,真是不可思议。
今天的王明明好像也有了某种蜕变,他怎么变的,我一时说不清。看他这批近期创作,我既有熟悉感,也有一点陌生感。我熟悉的是他画里的那种真情,那种对生命的真实的体验,那种发自灵魂深处对世间万物的悲悯之情,这是他画作的灵魂。钱钟书先生说过,思源于情,我想绘画也源于情,一切艺术都源于情,全世界都是如此。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在他的《艺术论》里说过,一流艺术家和二流艺术家的差别就在于他们的情感,有时二流艺术家在技术上超过一流艺术家,但是一流艺术家让色彩冷一点暖一点,让布局歪一点正一点,让琴弦拉的轻一点重一点,就能准确表达他们的情感。王明明经常就是那个把琴弦的轻重掌握的最合适的人,他应该就是托尔斯泰所说的一流艺术家,他生活在他的艺术世界里,他情动于衷,辗转反侧欲罢不能,于是他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他用他的色彩他的线条,用他的心把他的感动传达给我们,传达给这个世界。他的画长期享誉海内外,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这次大型园林系列画展,用王明明自己的话说是他的衰年之作。他说人老了,心头的波涛平静了,目光更加慈祥更加温和了。有些山在眼里已经不是原来的山了,有些石头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湖水平静了,水里的倒影清晰可见。总之,这个世界在他的眼里变了,他对这个世界的态度也变了,他的心恬淡平和,他的笔随意散淡。他的眼前是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是红颜春老,落花满地。这也许就是他与以前的不同,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
我久久的在长廊里踟蹰,看着那百余幅的园林长卷,我的眼里储满了泪水,我分不清天上人间,画老了,画熟了,行云流水,浑然天成,渐入化境,可以藏之名山,传诸后人。但是日月不老,我们的画家,我们的朋友王明明不老。
徐恒进
2025年7月19日

王明明
1952年5月生于北京,山东蓬莱县人。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北京画院院长,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国务院参事,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自幼酷爱绘画,儿童时代的作品曾到三十余个国家展出,曾获世界儿童画比赛特等奖、一等奖。长期刻苦学习和创作,求教于吴作人、李苦禅、蒋兆和、刘凌沧、启功、卢沉、周思聪、姚有多诸名家,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1977年,考取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未入学。1978年10月,调入北京画院从事专业创作。作品题材广泛,立足中国画传统美学的意境表达,突破山水、花鸟、人物绘画题材的界限,强调在大自然中的发现以及个人修养的顿悟与渐修,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型画展,并多次举办个展。1985年,在新加坡举办个展。1988年,在加拿大举办个展。1990年,在韩国和中国台湾举办个展。1991年,在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举办个展。1993年,在日本举办个展。1995年,在新加坡举办个展。1998年,在中国香港举办个展。2000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回归自然”画展。2006年,举办“心迹自然”花鸟画展。2008年,举办"怀古寄情"手卷展。2011年,举办"古意豪端"书法展。2012年,举办"艺海童年"儿童时期绘画展。2022年,举办"意飘诗外"古诗意画百开册页展。2025年,举办“集虚寻境”中国古典园林作品展。
出版多种个人书画集。 

《满园诗境入画屏》  100x500cm  2023
 
《雪映雅堂》  195x800cm  2021
 
《片石神工清凉境》  123.3×248cm  2023


《紫旭堆秀山》  178x97cm  2021
 
《清霜入秋轩》  248×125.5cm  2024
 
《岁久繁英怀衡山》  248×122.5cm  2021
 
《听松》  178x97cm  2022
 
《竹林七贤》  231.5×105.5cm  2022
 
《醉春》  178.5×96.3cm  2021


《幻彩》  31.5x40.5cm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