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制作莎士比亚经典喜剧《第十二夜》
《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喜剧创作时期的集大成之作,与《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并称为莎翁“四大喜剧”。莎士比亚以精巧的复调叙事与狂欢化手法,将性别倒错、身份错位与阶级讽刺编织成极具戏剧张力的喜剧经典。
国家大剧院制作莎士比亚经典喜剧《第十二夜》,是延续创排《哈姆雷特》《暴风雨》《仲夏夜之梦》等一系列莎翁经典制作后的又一挑战。该剧将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王剑男执导,集合了曾打造2024年度人气口碑喜剧《一仆二主》的主创团队再度合作,并由国家大剧院戏剧演员队倾情演出,将以简洁现代的舞台语汇,实验探索的创排风格、诙谐幽默的喜剧特性,更接地气的台词改编,贴近现代生活的舞美、服装、造型设计,再现这部400多年前的莎翁喜剧经典。
前往演出详情页>>
国家大剧院制作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本剧为意大利语演唱,中英文字幕。
创作于1786年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又名《狂欢的一天》)是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众多歌剧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部,堪称莫扎特歌剧中的巅峰之作。该剧脚本由宫廷诗人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喜剧作家皮埃尔·奥古斯丁·卡龙·博马舍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博马舍共写过三部以西班牙为背景的喜剧,分别是《塞维利亚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和《有罪的母亲》,三部剧中的主要人物与情节一脉相承。《费加罗的婚礼》以幽默谐谑的笔调对当时贵族制度下一些荒谬的社会习俗和现象进行了有力讽刺,也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处于“第三等级”的平民百姓地位的上升,歌颂了平民百姓与虚伪贵族斗争的胜利。整体风格明快幽默、情节曲折生动,虽然是反对封建的严肃主题,却具有强烈且极富张力的喜剧效果。
作为音乐天才莫扎特的作品,《费加罗的婚礼》被誉为“史上最完美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在1786年5月1日首演于维也纳伯格剧院,由莫扎特本人亲自担任指挥,但是由于此剧题材对于当时的社会文化来说过于先锋前卫,导致一些贵族大为愤慨,虽然皇帝本人极为欣赏这部作品,但迫于压力,此后曾多次要求莫扎特删改内容。该剧的德语版本于1790年在柏林上演。
国家大剧院版《费加罗的婚礼》于2013年8月15日首演,首轮演出即创造出票房奇迹。被评价为“亚洲管弦乐团中演出该剧最为出色乐团”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本轮将由总监吕嘉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集合国内外一流的强大演员阵容,在演出中再次展示他们对于莫扎特作品的独特诠释和精湛演奏。国家大剧院版制作的舞台风格古典优雅之余不失活泼诙谐,原汁原味展现塞维利亚城市风貌,充分体现原剧精神,给观众们带来一股清新之风。荒淫的伯爵当众出了丑。
前往演出详情页>>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单人剧《每一件美妙的小事》
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的单人剧《每一件美妙的小事》中文版改编自英国编剧邓肯·马克米兰和乔尼·多纳霍的作品。中文版由陈天然编剧,谢帅执导,杨皓宇主演。本剧以受抑郁症困扰的主人公为第一视角,细致演绎了主人公与患抑郁症的母亲及身边人的故事,真实再现了抑郁症患者的生活状况。《每一件美妙的小事》并不是想就抑郁症的话题给出一个答案,而是提供一个视角——主人公经历过挣扎的痛苦,经历过未知的恐惧,经历过坚持的孤独,但找到了想要自愈的欲望与实现自愈的勇气。本剧希望通过戏剧的能量,引起更多人对抑郁症的正视,不污名化心理疾病,理解抑郁症患者,关爱自己和身边人的心理健康,因为如剧中所说:“这没有什么丢脸的”。
前往演出详情页>>
海洋环保音乐儿童剧《小黄鸭历险记》
2017年,英国FacePlant剧团畅想小黄鸭在漂流中遇到的海洋生物和冒险旅程,将主人公比利寻找7000只小黄鸭的旅途One Duck Down搬上了戏剧舞台,并于2018年获得伦敦Vaults戏剧节年度亲子剧目奖。
BBC《蓝色星球》纪录片的粉丝们可能会记得这起亨誉全球的小黄鸭泄漏事件。1992年一艘从我国香港地区出发的货轮在太平洋遭遇了强风暴,上万只橡胶玩具从破损的集装箱中泄露,沿着洋流开启了橡皮鸭的环球旅行。这起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洋流、海洋生态和商品经济的研究热潮和艺术家的再创作,比较知名的就有荷兰概念艺术家Florentijn Hofman的作品“大黄鸭Rubber Duck”。
2023年中文版《小黄鸭历险记》正式来到中国。由不思议戏剧工作室版权引进,联合导演高圣芸带领创作组和编作演员二度创排,结合小丑喜剧、偶剧场、原创词曲和观演互动,将海洋环境保护这样一个严肃的主题,以90分钟妙趣横生的戏剧体验向3岁到99岁各年龄段的观众呈现。
《小黄鸭历险记》的创作过程经历了文本的在地化改编、中文版歌词的曲目和音效制作、集体即兴创作和舞台美术、服装道具等的全面升级。中文文本对原作充满想象力和拓展力的诠释为《小黄鸭历险记》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编作剧场的创排风格为剧目的流畅性和人物特点凸显提供土壤。
《小黄鸭历险记》的设计灵感来自对海洋污染和环保回收议题的思考,舞美设计师陈凤华通过机械装置表现充满志趣和多变的舞台风格。羊毛毡设计师可可肚子纯手工设计制作的服装和配饰皆使用废旧、天然材料,通过艺术家手作契合整台舞美风格。戏剧教育工作者张抒的在地化改编和作词并不局限于原版的英式文学表现,而是通过她对儿童文学的理解重构比利的冒险故事,让中文独特的魅力展露无余,并在和音乐总监曾婷的协作中释放中文作词的韵味。各位业内优秀从业者将自己对戏剧的理解毫无保留地倾注在《小黄鸭历险记》。这台有趣有识有创意的中文版环保主题音乐儿童剧将为大人和孩子带来全新的戏剧体验。
前往演出详情页>>
国家大剧院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
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举世瞩目的长征。在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上,红军战士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
中国史诗歌剧《长征》首演于2016年7月1日,是国家大剧院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所委约创作的原创歌剧,也是国家大剧院推出的第50部歌剧,是继《西施》《赵氏孤儿》《冰山上的来客》《方志敏》等民族经典题材之后推出的第11部中国原创歌剧。本剧根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真实历史改编,以现实主义手法忠实地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苦过程,通过普通红军战士和民众的视角和感受,串联出长征过程中的重要节点性事件,忠实地再现了那段“苦难的辉煌”,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为信仰而奋斗牺牲的崇高理想信念,并以此缅怀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以长征为题材的各类文艺作品百花齐放,仅影视剧和各类舞台剧逾百部。红军长征,这个上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是改变历史的一个壮举。国家大剧院歌剧《长征》以歌剧这一最丰富的舞台艺术形式,向长征这一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伟大事件致敬!全剧共六幕九场,登场人物近30余个,合唱、舞蹈同台逾百人,是国家大剧院迄今演出规模最大的一部原创歌剧作品。全剧一气呵成表现了红军从瑞金出发,历经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夺取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会师会宁等重要历史事件,体现革命先烈为梦想不怕牺牲的正能量精神。
长征的伟大历史造就出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长征精神的每一个音符都蕴含着时代的因子,都具有催人奋进、撼人心魄的精神力量。让我们一起走进国家大剧院,通过歌剧的艺术魅力重温这一段苦难与辉煌。
前往演出详情页>>
上海歌舞团《朱鹮》
朱鹮,国际珍稀保护鸟,象征幸福吉祥的美丽珍禽,被称为“吉祥之鸟”,纯美、典雅、洁净、高贵。从久远的农耕时代开始,朱鹮与人类和谐共处、相伴相生;步入近代以来,随着人类在向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奔跑中,不经意间忽略了朱鹮生存环境的恶化,野生朱鹮繁衍所必需的蓝天净水和宁静自然的栖息生态愈加险恶,朱鹮种群濒临绝迹;到了现代,中国陕西洋县最后7只野生朱鹮的发现,“吉祥之鸟”再次回归人类视线,在中国和日本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在人们越来越自觉地精心保护和悉心呵护下,朱鹮出现了物种复苏的吉祥征兆。
舞剧《朱鹮》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出品。舞剧以国际珍稀保护鸟朱鹮为题材,在呈现朱鹮纯美、典雅、洁净、高贵的背后,彰显启示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灵平等和共处的理念,启发对人类与其他生灵和自然环境休戚与共关系的思考——但愿,守望的不只是人类自己的家园,而是共同的美好家园。
《朱鹮》是一部纯美的舞剧,关注环境保护、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了曾经的失去,呼唤永久的珍惜”,追求真善美的永恒价值,正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曾经遭遇的问题,呼唤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带给观众以情感共鸣和思想启迪。
前往演出详情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