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参观游览 > 艺术展览 > 往期展览
梅韵霓裳——北京京剧院藏梅兰芳、梅葆玖戏曲服饰展
展览时间:2024/10/23-2024/11/20
展览地点:大剧院艺术馆(东厅)
  • 展览介绍
  • 展厅实景
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生于清光绪甲午年(1894),从晚清至民国,从旧社会至新中国,舞台生涯近六十载,历经了时代的变革,在戏曲艺术发展史上,被誉为承上启下之人,他的艺术造诣为京剧增添了鲜明的时代色彩。梅兰芳先生富有守正创新的进步思想和艺术追求,践行“移步”而不“换形”的观点,在保持京剧艺术本质和特性的前提下,于台词、唱腔、身段、服装、化妆、舞美、音乐等方面寻求创新和发展。创作了《霸王别姬》《西施》《洛神》《太真外传》等一批剧目,对旦行传统服饰进行改革,开古装新戏之先河,至今仍在舞台上经演不衰,鼓舞民族斗志的《抗金兵》《穆桂英挂帅》更是与时代同频。梅兰芳先生富有深厚的美学根基和开阔的艺术视野,广泛学习各行当、各剧种之长而取其精髓、融会贯通。同时,向中国绘画、雕塑、舞蹈等传统姊妹艺术和西方艺术学习借鉴、汲取营养,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世称“梅派”艺术,为二十世纪中国京剧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扬壮大的丰厚滋养。作为国家级表演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始终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出了一大批弘扬传统文化、书写时代气象的文艺佳作。在纪念梅兰芳先生130周年诞辰、梅葆玖先生90周年诞辰之际,国家大剧院与北京京剧院联袂推出“梅韵霓裳——北京京剧院藏梅兰芳、梅葆玖戏曲服饰展”。以九部梅派代表剧目为线索,展出两位艺术家曾经穿戴使用过的精美戏曲服装、头面三十余件套,其中多为首次面向观众亮相,配合舞台布景、道具,立体化呈现剧目创作、服装设计及角色塑造背后的故事。
梅华香韵,霓裳挥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展览,以戏曲服饰为切入点,回溯梅兰芳先生的艺术成就。向他为京剧艺术守正创新的不懈追求致敬;向他始终将京剧艺术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爱国情怀致敬;向他在促进国际文化交往中的杰出贡献致敬。
国家大剧院
2024年10月

在中华文明史上,梅兰芳的名字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在艺术的苍穹。2024年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梅葆玖先生诞辰90周年,我们与国家大剧院共同举办“梅韵霓裳——北京京剧院藏梅兰芳、梅葆玖戏曲服饰展”,来追忆两位京剧大家的舞台鸿影,致敬两位艺术大师的不朽成就。
“梅兰芳,是美的创造者。”他以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创新精神,将京剧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表演细腻动人,唱腔优美婉转,扮相风华绝代。他的戏装,从形制工艺到设计理念,俱是艺术的杰作。从华丽的蟒袍褶子,到精致的头面道具,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他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执着。
1922年,梅兰芳组建承华社;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大地欣欣向荣,梅兰芳带领梅兰芳京剧团积极开展演出和艺术创作活动;二十世纪中叶,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领衔的剧团合并组建北京京剧团,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流派剧团汇聚组建北京市京剧团;1979年,北京京剧团、北京市京剧团等艺术力量合并成立北京京剧院;1995年,北京京剧院重新组建梅兰芳京剧团,梅兰芳先生之子梅葆玖任团长,肩负起传承和弘扬梅派艺术的神圣使命。
此次展览,是一次流动的演出。我们从剧院收藏保管的80余件套梅兰芳、梅葆玖所穿戏装中精选30余件套进行展览,同时配有部分头饰、道具等。每一件戏装都代表一个故事,每一个头饰都蕴含一段历史。我们力图呈现的,不仅是面料的奢华、工艺的精湛,更是梅派艺术的审美表达、艺术灵魂及恒久的生命力。在这里,观众们可以穿越时空,与大师们对话,感悟他们的艺术情怀;可以借古鉴今,与艺术家同台,体验梅派艺术的鲜活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应当接续传承梅派艺术,创新发展传统文化,使京剧艺术生生不息,使中华文明薪火相传。
北京京剧院
2024年10月

壹 《游园惊梦》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杜丽娘


贰 《霸王别姬》
君王意气尽,妾妃何聊生——虞姬


叁 《西施》
功成喜见配才郎——西施


肆 《洛神》
翩若惊鸿来照影,宛似神龙戏海滨——洛神


伍 《贵妃醉酒》
人生在世如春梦,且自开怀饮几盅——杨玉环


陆 《太真外传》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杨玉环


柒 《凤还巢》
险些误了好姻缘——程雪娥


捌 《抗金兵》
桴鼓亲操,焕旗麾芝盖冲霄——梁红玉


玖 《穆桂英挂帅》
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穆桂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始终把文化建设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位置。新时代,文化发展呈现出新气象,文化事业开创了新局面。金秋时节,正值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一周年之际,“梅韵霓裳——北京京剧院藏梅兰芳、梅葆玖戏曲服饰展”的举办更显恰逢其时,展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的“京剧身影”“京剧价值”“京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总书记更是发出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的指示号令。从梅巧玲到梅竹芬、梅雨田,从梅兰芳到梅葆玖、梅葆玥,梅氏家族陪伴京剧艺术走过百余年历程,是对中华文明延续性的刻画与写照。而梅派艺术深厚的积淀与接续——梅派第二代弟子遍布寰宇,梅派第三代弟子人才济济,梅派艺术开枝散叶,更印证着梅派艺术、京剧事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新发展,有着愈加深厚的基础、支撑和土壤。梅兰芳、梅葆玖两代艺术大师,为中华戏曲与世界戏剧对话做出的卓越贡献,不仅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鉴,更被中国人民所热爱、为世界人民所尊崇。
2024年,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梅葆玖先生诞辰90周年,北京京剧院以梅派经典剧目全国巡演和戏曲服饰展两大活动亮相中国最高艺术殿堂——国家大剧院,不仅是对京剧梅派艺术的系统总结与全面回顾,更标志着梅派艺术迈入了新阶段、踏上了新征程。
梅派艺术历久弥新!国粹事业代代相传!华夏文脉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