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参观游览 > 艺术展览 > 往期展览
国粹丹青——北京中轴线梨园文化专题美术展
展览时间:2023/07/21-2023/08/06
展览地点:大剧院艺术馆(西厅)
  • 展览介绍
  • 展厅实景
前言
北京中轴线历经千年风雨,不仅是古都北京的脊梁,更是北京城的空间之轴、政治之轴和文化之轴,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近年来,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正在逐步被解读、发掘和传播。除了古城保护、文物建筑,以国粹京剧为代表的梨园文化与中轴线同样密不可分,它们构成了多维度的中轴线文化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两百多年前,京剧在北京形成,一度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京剧艺术焕发出的东方审美韵致,是世界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戏曲与绘画在艺术理念和美学追求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戏曲由歌、舞、剧、诗等艺术元素构成,绘画的艺术语言则包括笔、墨、境、韵等元素,前者是表演艺术,后者是视觉艺术,传神、意境是二者共同的艺术追求。
作为北京中轴线上重要的地标性建筑和综合艺术展示平台,国家大剧院秉承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宗旨,崇尚高品位、高水准的高雅艺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民族艺术,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本次展览通过“古调新声”“文脉相传”“温故知新”三个板块的近百余幅国画与油画作品,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和传播戏曲文化,希望通过绘画艺术的再创造,能够使戏曲艺术得到更加生动而传神的表达。
观赏笔墨之美,犹听唱腔之韵。我们愿通过戏曲与绘画的交织碰撞邀您一起感受戏画之美,共同品味北京中轴线文化的独特魅力!
国家大剧院院长 王宁
2023年7月

序言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展示中轴线京剧文化内涵,由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西城区文联主办,西城区美协承办的“国粹丹青——北京中轴线梨园文化专题美术展”,在国家大剧院这座神圣的艺术殿堂拉开帷幕。
位于北京中轴线的大栅栏地区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国粹京剧的诞生与其息息相关。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等多以安徽籍艺人为主的四大徽班相继入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形成了博采众长、技艺精湛、雅俗共赏的表演风格,颇受京师观众的欢迎。徽班艺人们由此定居于北京韩家潭(今大栅栏地区)一带继续从事戏曲实践与探索。经过近百年的融合演变,相对完整的京剧艺术体系最终形成。源远流长、兼收并蓄的京剧艺术是中华文明的缩影,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典范。
本次展览历经周密详细的主题策划和近一年的创作组织,展览内容分为徽班进京到同光时期京剧诞生、近现代京剧名伶和剧目,以及至今尚存的名伶故居和部分老戏园子全貌三部分。参与创作的艺术家们认真学习了解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和京剧艺术知识,积极投入,用手中的画笔创作出形式多样、风格多元的美术作品,描绘北京中轴线和大美西城绚烂多彩的瑰丽图卷。经过评审,最终有百余件中国画、油画和雕塑作品脱颖而出,呈献给广大观众。本次展览还得到了国家大剧院、梅兰芳纪念馆、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并邀请部分著名画家参与创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西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历史遗存与现代文明最好的结合点,在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习总书记指示责无旁贷。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携手社会各界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真善美的艺术享受,为推进西城区文化强区建设做出不懈的努力!
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西城区文联
2023年7月

作品图片


侯英兵国画《徽班献艺图》


任艺国画《梨园梦》


姜宝宏国画《紫禁城倦勤斋戏台外景》


李文培国画《连环套》


蔡玉水国画《梅兰芳》


姜冬峰国画《国韵》


卢平国画《程砚秋》


徐胜利国画《紫禁城畅音楼大戏台》


刘梦迪油画《贵妃醉酒》


边九秋油画《昆曲人物》


萧鹏油画《梦回广和楼》


李一夫雕塑《梅兰芳》 国家大剧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