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曹雪芹》《长城》,翩跹舞韵拾起不为人知的尘封记忆

国家大剧院
《红楼梦》家喻户晓、人尽皆知,而世人对曹雪芹本人,却知之甚少。他放弃仕途,未能如父辈一样青史留名。如果没有《红楼梦》的诞生,世人可能都未曾知晓康熙皇帝的宠臣曹寅家,有个叫曹雪芹的晚辈。  跨越时空,对话曹公,用古典舞语汇讲述他的激荡一生,一同认识你所不知道的曹雪芹,领略其“传神文笔足千秋”的文化生命力。  舞剧以曹雪芹“生于繁华,终于寥落”的特殊人生经历为背景,大量使用时间倒序、时空交错的编排手法,打破固有时空界限,生动再现了主人公“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创作历程。  曹雪芹对《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但关于曹雪芹本人的文字资料却少之又少。为了让舞剧创作能最大程度贴近曹雪芹本人经历,主创团队从舞剧创作之初便走访了许多“红学”专家,光编剧手稿就修改了60多次,全部垒起来近一尺高。  在这部满怀感伤、直指人心的舞剧中,爱人半世分离短暂聚首的悲欢,人生理想最终归于幻灭的叹息,将通过曼妙舞姿、跌宕叙事、华美舞台尽情呈现,让观众沉浸在曹雪芹几度起伏的人生中肆意遐想,感受曹公对我们内心的一次温柔款待。  为了破除西方大国的核垄断,为了祖国的核事业,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告别亲人、隐姓埋名,奔赴大西北戈壁荒漠,把宝贵的青春乃至生命留在了罗布泊。因为有了他们,中国自行研制了第一颗原子弹,他们是新中国科技工作者,他们是参与“两弹一星”研制的“功勋”。  舞剧以“万里长城”为视角,讲述了“两弹一星”研制的辉煌史册中,两代科技工作者关于理想与奋斗的故事,回顾了那段峥嵘岁月,确立了“无数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崇高信仰。  为了将科学家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炙热情怀完美呈现,主创团队通过多时空交替、多时空并置的方式营造出多种舞台意象,打破了时空界限,让两代科技工作者在舞台上“相见”,延续了民族精神,传承了坚定信念。  舞剧《长城》不仅是一部关于理想与信念的主旋律舞剧,更是一部洋溢着青春气息、朝气满满的舞台剧。  剧中不仅采用了自行车、红领巾、气球等舞台道具,更有“不怕困难,不畏强梁”的歌声,以及古老“飞天”形象的出现,以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舞台呈现,叙述了那段坚守在戈壁滩的动人故事,唤起了科技工作者的青春记忆。本图集摄影:凌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