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维保期探秘

国际大剧院
今年,大剧院的维保期从3月中旬提前到了3月2日,并将持续一整月。 牛小北/摄  2019年7月上演的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有一幕画面让人印象深刻:一颗巨大的“机械心”从天而降。当霍夫曼的爱情被无情击碎时,机械心也随之裂成两半……这一创意是由舞台上方的单点吊机完成的。 歌剧《霍夫曼的故事》剧照  在歌剧院舞台上方,共有78台轨道单点吊机及63道 电动吊杆。通过编程,他们可以吊着各式各样的布景和灯光上下翻飞,实现歌剧中舞台景致的“斗转星移”。 牛小北/摄  强大、先进的舞台机械设备,为歌剧中的“移步换景”提供了实现的可能。 歌剧《托斯卡》剧照  歌剧院主舞台面积达2600多平方米,其中近2000平方米的舞台可以移动、倾斜、旋转或升降,最高能升至4.5米,最低可下降至台面下负9米。  牛小北/摄  大剧院人工湖清洁。 牛小北/摄  北水下廊道进行喷雾消毒。 牛小北/摄  在3月一整月的时间里,数百名维保人员会对大剧院各大舞台设备进行逐一排查、全面维护,以最佳状态为疫情过后剧场再度启幕做好准备。 牛小北/摄  这架管风琴拥有94个音栓和6500支音管,音域宽广、音色丰富。大至振聋发聩,小至蚊虫鸣叫,既能气势磅礴,也可细腻柔和,还能模拟多种乐器的效果。 牛小北/摄  这架管风琴最短的音管周长细过小指甲盖,最长的音管达10米,两者音高相差10个八度。 牛小北/摄  从2008年“管风琴音乐周”到2017年“感恩十年—管风琴室内乐音乐会”,每年,这架管风琴都会在大剧院多次奏响。有观众惊叹管风琴是“一个人的交响乐”,有着“突破天际”的想象力。 牛小北/摄  音乐厅舞台下方,隐藏着一个5米高、恒温恒湿的钢琴库。演出前,工作人员将钢琴推至演奏升降台,通过螺旋升降机的驱动,三角钢琴可在两分钟内缓缓升起至观众视野。 图片由国家大剧院舞台技术部提供  “龟背反声板”其材质为双层夹胶超白玻璃,作用是将舞台上的乐声向四面八方散射。维保期间,工作人员会将“龟背板”降至舞台地面,对每一片“龟背”进行细致清理。 牛小北/摄  与音乐厅座椅下方的通风口相连是巨大的“空调仓”——将温度和湿度适宜、风速均匀的空气缓缓送到椅下,让观众浑然不觉。同时,空调仓由静音海绵包裹,送风“悄无声息”。 图片由国家大剧院工程部提供  戏剧场“鼓筒式”转台通过旋转,不仅可以实现舞台场景的瞬间切换,舞台的10多个模块更可以达到边移动、边升降、边旋转的效果。 牛小北/摄   除了常设灯光,剧院后台还有一间专门的库房,存放着PAR灯、AC灯、聚光灯、回光灯等3000多台灯具。一个月时间里,维保人员会对所有灯具一一进行检修和保养。 牛小北/摄  在大剧院的四个剧场里,小剧场虽然面积最小,但却最灵活多变。歌乐舞剧戏等多种艺术门类都能在这里上演。 牛小北/摄  2019年,小剧场通过座椅整体收纳,举办了多场国际性论坛,为世界著名艺术机构交流互鉴搭建了重要平台。 牛小北/摄  作为通州区的文化新地标,最近,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也在同步进行维保工作。 图片由台湖舞美艺术中心提供  隔着口罩看不清你们的脸,但衷心感谢每一位维保人员的辛勤付出! 牛小北/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