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艺术微课堂 | 当筝遇上诗,更惹人儿心沉醉

嘉宾:袁莎

国家大剧院微信
· 古筝 ·

古筝,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一,迄今已有两千五百年的悠久历史,公元前237年,李斯《谏逐客书》中的“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是我们目前所知有关古筝的最早记录。

古筝也被誉为“仁智之器”,承载和传递着古老的民族文化精神,《高山流水》中“伯牙鼓琴遇知音”的千古佳话被世人广为传颂。随着古筝艺术的发展,诗词歌赋和音乐之间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承载着华夏文明的诗词融入蕴含古典音韵的古筝中,催生出了许多优秀的名曲佳作。那么我们熟知的《春江花月夜》《出水莲》等筝曲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情感内涵呢?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古筝演奏家袁莎,走进博大精深的筝乐世界,揭秘音乐中的诗·情·意·韵。
  
 
 
名作赏析

《高山流水》取材自春秋战国时期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话。二人初遇之际,子期从伯牙的琴声中感受到“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的深刻意境,便以琴相识结为知音。乐曲不仅表现了高山的巍峨雄壮与流水的细腻缠绵,更传递着人生在世知音难觅的精神境界。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素有“孤篇压全唐”的赞誉,筝曲《春江花月夜》通过音乐的张弛变化,将思想情怀与诗词中的月夜和思念完美融为一体。


《出水莲》取材自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部筝曲可以说是中国古筝艺术中集美学诗意之大成者,其古雅出尘的气质为中国文化意境中最为自然而又诗意的诠释。

古筝艺术作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典范,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和所蕴涵的丰富文化底蕴,凝聚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同学们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只有了解背后的诗词文化,才能更好地感受和传承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