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舞剧《天路》巡演进清华校园

北京晚报
(记者高倩)四月天的清华园花枝繁盛、绿柳如茵,正值春日里的好时节。昨天下午1时30分,新清华学堂前,相携赏春的学生和游人当中,十几个年轻的男孩女孩很是显眼。他们着一袭藏族长袍,还有两个穿一身老式军装,脸颊上都带着一抹“高原红”。突然间音乐响起,他们踏着节拍,跳起了极有民族风情的“帽子舞”和“洗衣舞”。气氛热烈时,围观的人们也纷纷加入……这两个“快闪”的舞蹈片段出自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天路》,自去年“七一”期间首轮上演后,《天路》收获了无数好评。今年,由青年舞蹈演员黎星、冯敬雅、拉巴扎西领衔,北京歌剧舞剧院、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共同复排出演的《天路》开启了在京的21场公益巡演,清华大学是其中的重要一站。昨天也是新清华学堂启用七周年的日子,这场在演出正式开始前的“快闪”是演员们特别为此准备的“彩蛋”环节。
    舞剧《天路》讲述了青藏铁路修建期间,筑路铁道兵与藏族同胞从最初的误会不解到彼此信赖相依的故事。“我感到高兴的是,163名1977届的学生参加了‘天路’的建设,他们很多是我教过的学生。”在《天路》中,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胡显章看到了曾经的学生们头顶暴雪、脚踏冻土的身影。剧中有这样一段情节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铁路建成前,一个藏族的孩子患了急病,性命垂危,但因为交通不便,母亲焦急万分却无计可施,这更让他感受了学生们在雪域高原上挥洒青春热血的意义所在。“我为他们觉得自豪”,胡显章说,“‘天路精神’代表着清华人和整个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品格”。
    除了胡显章,昨天来到现场的观众中,许多人都有着一个关于“天路”的故事:拉有玉曾亲身参与青藏铁路建设并担任青藏铁路建设副总指挥,六年间,他一百多次翻越海拔超过5000米的唐古拉山。拉有玉还即兴清唱了当年和战友们在唐古拉山上唱过的歌谣,嗓音高亢而明亮,引人联想起高原的蓝天雪山和那段艰苦又光荣的岁月。北京师范大学退休教师霍立林有一位朋友是曾在西藏驻守的军医,亲眼见证了“天路”给那片土地带去的巨大改变。
    “天路人”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怎样让英雄的形象真正地走进观众心里,是饰演男主角“卢天”的黎星和整个主创团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星星、天空、一望无际的草原,西藏对现在的我们来说,代表着一种向往的生活,但如果一年、两年,甚至五年、十年,都要面对这样的环境呢?如果是我的话,我可能会不停地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到这里来、我到底要不要走?那些铁道兵和我一样大,有了他们,才有了今天的‘天路’。”黎星说,“我们整个团队都摒弃了华丽的舞美包装,追求真实,刻画的是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最平凡的小人物。我们走进了他们的生活,真的感受到了‘平凡就是伟大’。”
    在清华大学之前,舞剧《天路》曾在北京交通大学演出,接下来,这部作品将继续走进北京邮电大学和北京舞蹈学院。“《天路》的这一轮演出我们安排了很多高校”,国家大剧院副院长赵铁春介绍说,“一是考虑到高校的学生和老师去看演出可能没那么方便,二是希望能用舞蹈这种最直观的方式,让‘天路精神’在大学生中间传递下去。”
    结束公益巡演后,5月1日至11日,《天路》将重回国家大剧院,在戏剧场上演。5月24日和25日,《天路》将赴上海,代表北京市参与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参评第十六届“文华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