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当代梨园小冬皇”之称的著名京剧演员、余派坤生(女老生)王珮瑜2012年4月5日、6日将登陆国家大剧院,获邀参加“国家大剧院戏曲精品展演”。届时,她将带来一台全本大戏墨本丹青版《赵氏孤儿》和一场小型沙龙式清唱会,这两场演出立足传统而又尝试突破传统,王珮瑜“清新古典”的个人艺术符号将展现得异常鲜明。这两场演出也是王珮瑜2012年全国巡回演出的北京站部分,而该次巡演活动由知名企业复星集团独家赞助,为该企业20周年文化推广系列活动之一。
墨本丹青版《赵氏孤儿》:国粹与国画的完美融合 写意京剧别样之美
4月6日的墨本丹青版《赵氏孤儿》,是王珮瑜在2010年首次尝试担任制作人,打造的一版“马余兼美、修旧如旧”的复古大戏。该戏于2011年初在上海大剧院首演,曾创下上海大剧院年度京剧演出的最佳票房成绩。
“墨本丹青版”指依照“墨壳老本”,即马连良先生1960年剧本整理改编,融入余(叔岩)派《搜孤救孤》的经典唱段,并将原先长达三小时四十分钟的剧本缩减至两小时左右,更符合现代观众的欣赏习惯。同时舞美制作走“简约路线”,以山水国画天幕衬托最传统的一桌二椅,并以书法投影的形式展示唱词,将国粹京剧与国画、书法相结合,引入水墨丹青的悠远意境,并以检场人连贯全场的场景替换,打造出民国舞台剧的独特审美效果。作为国内目前唯一能熟练演绎马、余两个版本的老生演员,王珮瑜在这一版本中融合了余派唱腔与马派表演,并在2011年六月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这次即将在国家大剧院进行的演出,不仅舞美另有全新制作,同时在展现余、裘等流派经典唱腔的同时,将庄姬公主的原张派唱腔做了贴合程派的改编处理,由程派新秀赵欢出演,演唱低回婉转,抑扬顿挫,也颇具看点。
王珮瑜认为,京剧从《搜孤救孤》到《赵氏孤儿》,近百年的岁月淘洗早已成就经典。“我所要做的只是在传统厅堂上点缀一抹属于王珮瑜个人的色彩。”她说,这次“修旧如旧”的改编,希望唤回老戏迷记忆中的经典,也让刚接触京剧不久的年轻人通过王珮瑜看到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京剧世界。这次“墨版《赵氏孤儿》”的演出,王珮瑜还特意邀请了同样在年轻人中拥有众多粉丝的好友裘继戎友情助阵,他在剧中扮演第二主角魏绛。裘继戎是裘派花脸创始人裘盛戎先生的嫡孙,他以酷似祖父的扮相和表演气质以及率真自我的个性闻名圈内,尤其受到年轻观众们的喜爱。
京剧清音会:吉他京剧让年轻人爱上京剧
吉他与京剧的合作,是王珮瑜和好友、著名音乐人梁剑峰首创的一种全新音乐形式,尝试将京剧声腔还原为纯粹的音乐表达。2010年曾在东艺小剧场进行实验性演出,一经亮相就受到包括京剧资深戏迷和年轻观众在内的一致好评,很多年轻人甚至由此爱上京剧。
在4月5日大剧院小剧场举办的《京剧清音会》的演出中,“瑜老板”将以演唱和解说并行的方式,且唱且谈,演唱余派经典曲目及其他各流派中的个人代表作,并穿插介绍京剧老生行当、余派十八张半、孟小冬和坤生艺术等多方面的京剧常识和梨园掌故。演唱会除了传统乐队伴奏的部分外,与吉他的再次合作将是最大亮点。
王珮瑜在此前的采访中说:“京剧的板式与声腔非常丰富多元,吉他弹拨,特别适合烘托其中的节奏律动和即兴情感,“有些年轻人说听不懂京剧,其实抛开剧情,抛开唱词,就把它当作许许多多音乐形式中的一种,试着用开放的心态去聆听去感受,就能体会到它的声腔魅力。”
传播京剧:时尚潮人演绎骨子老戏
王珮瑜是建国后专业戏校培养出的第一位京剧女老生,宗余(叔岩)派,唱念做表皆深具古风,是公认的京剧新生代领军人物。少年出道时,就因扮相俊秀儒雅,演唱古朴隽永,而深得谭元寿、梅葆玖等前辈京剧名家赏识,被业界誉为“当代孟小冬”,又被年轻粉丝亲切地称为“瑜老板”。
在今天的京剧界,“瑜老板”是备受年轻人青睐的一位。台下的时尚潮人,台上演着骨子老戏,这种巨大反差,让一些本来把京剧视为“爷爷奶奶的艺术”的年轻人,开始重新审视古典艺术的魅力。面对自己的演出越来越受欢迎的现状,她半开玩笑地说:“如果是戏迷,可以来看戏;如果不是戏迷,可以来看王珮瑜。”
国家大剧院“2012戏曲精品展演”将从4月5日开始,一直延续到7月1日,所上演剧目除京剧外,还有昆曲、越剧、黄梅戏等多个剧种的代表剧目。茅威涛、史依弘、迟小秋、吴琼等梨园名角将轮番登台,带来越剧《西厢记》,京剧《宋家姐妹》、《锁麟囊》,黄梅戏《严凤英》等一系列精品剧目,新编剧目与骨子老戏相结合,戏曲名家搭配青春力量,共同彰显中国戏曲“既熟悉又陌生”的万种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