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大型原创歌剧《土楼》将亮相国家大剧院

暨福建省艺术周开幕

国家大剧院

成功举办四年的国家大剧院歌剧节作为经典艺术品牌,2012年再次对国内外众多优秀艺术院团敞开大门。4月至6月期间,国家大剧院将集中展演9台、32场演出。2012年4月13日至14日,福建歌舞剧院大型原创歌剧《土楼》应邀参加国家大剧院第四届歌剧节。这部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品,将在歌剧节开幕大戏《漂泊的荷兰人》之后,接棒为观众们呈现精彩。


  3月14日《土楼》发布会现场 罗晓光/摄


  女高音歌唱家王庆爽表演剧中唱段 罗晓光/摄

该剧由福建省文化厅,龙岩市委市政府和永定县委县政府联合出品,福建省歌舞剧院历经三年精心筹划,是一部具有浓郁福建特色、饱含客家文化的作品,曾荣获中国首届歌剧节最高奖项——优秀剧目奖,以及优秀编剧、优秀音乐创作、优秀舞台美术等单项奖。歌剧《土楼》故事背景是民国初年的闽西土楼,剧中集中塑造了客家阿妈云花的形象,从她身上体现出客家人的纯朴、善良、坚忍和顽强,咏叹世上最珍贵的主题——母爱。 

国内顶级的创作团队。歌剧《土楼》由中国戏剧界“金牌导演”、12次文华奖获得者陈薪伊导演,著名指挥家郑小瑛指挥,福建省歌舞剧院一级编剧吴苏宁编剧,著名作曲家莫凡作曲;张庆山、吴雪润、宋史强分别负责舞美、服装及灯光设计,由总政著名女歌唱家王庆爽,“华人第一男高音”莫华伦和当今最活跃的青年歌唱家之一孙砾担任主演,动用了福建省歌舞剧院、福建交响乐团和福建歌舞剧院附属合唱团的近200名演员。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莫华伦(左前)剧中饰演阿水 罗晓光/摄

浓厚丰富的客家元素。从文本到戏,《土楼》所走过的每一步都打上了深深的“精品”烙印,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艺术形式,又充满着浓浓的客家文化内涵。从曲子、歌词、对白,到对歌、对唱,作品大量运用了客家元素,同时借鉴西洋歌剧的形式,力图使作品既有正歌剧的品质,又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由客家小调改编的主题歌“青青葛藤”作为主题贯穿全剧,是客家人精神的写照。 

震撼人心的视觉盛宴。歌剧《土楼》的亮点之一当属气势恢宏、生动逼真的舞台场景。舞美设计师张庆山以写实的手法,将高10.5米、直径达16米的“土楼”搬上了大剧院的舞台,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力与冲击力,让人仿佛身临其境。随着剧情的展开,舞台上的“土楼”又给了观众另一个惊喜——居然还会全方位转动,将土楼客家人的生活场景展现在人们眼前:在欢快的客家山歌音乐中、土楼大堂前,汉子挑着担往仓库囤粮,女人们在井边洗刷,孩子们提着红灯笼嬉笑追跑着……通过土楼的移动和换位,产生了表演空间的变化和层次感,灵活实现了土楼内景外景的切换。 

永不满足的艺术追求。歌剧《土楼》从梦想走向现实,历经了三年的精心策划,前期投资700万元。从总导演、编导到演员、舞美制作人员,多次深入永定山水采风,潜心体味客家风情;自演出前数月开始,演员们就冒着酷暑,在每天的上午、下午和晚上3个时段进行高强度的练唱、合乐排练、带妆彩排,孜孜不倦地打磨着剧里的每一个细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为提高剧目的可观赏性,更是由德国请来最优秀多媒体小组负责视频制作。种种努力背后的动力和目标就是要营造出最有气势和内涵、具有最高艺术水准的《土楼》。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4月14日“国家大剧院交响乐之春——福建作曲家交响专场音乐会”将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福建籍的作曲家将为大家带来包括交响音诗《我的海峡》、管弦乐《与妻书》等一批福建当代作曲家名曲。4月16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将献上“福建艺术精品专场晚会”。届时一批福建特色剧种如南音选段《出画堂》、闽剧《铜雀台》及歌仔戏等将于广大观众见面。

2012年开春之际,带有浓厚福建省文化特色的福建文化艺术周将为首都人民带来一次福建文化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