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剧终魂还在 曲终人不散

国家大剧院制作话剧《风雪夜归人》六度上演

国家大剧院


一个夜晚,一方舞台,一场漫天风雪 高尚/摄

  5月13日,国家大剧院制作话剧《风雪夜归人》在戏剧场六度上演。一个夜晚,一方舞台,一场漫天风雪,传递出戏中无尽绵思愁情、苍寒魂断。这部“剧终魂还在,曲终人不散”的民国经典剧目,舞尽了一代伶人的戏梦人生,再次令观众扼腕长叹。

  吴祖光:以笔写心 关注人物
  任鸣:极简语言 把握心理

  《风雪夜归人》堪称一曲离散天涯的时代哀歌,创作于1942年。戏剧大师吴祖光以笔写心,关注动荡年代下小人物的多舛命运,抒写了京戏名伶魏莲生与官家姨太太玉春的爱情故事,并产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力量。1944年,《风雪夜归人》的首演令山城重庆为之振动,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 此剧通过讲述魏莲生与玉春两个人的悲剧命运,表达出人性觉醒与生命的启蒙意义,就如同吴祖光先生所言:“我关注的是‘我’与‘时代’的关系,我要写生活和生命的意义。”


年轻的魏莲生与玉春从舞台两侧走向彼此相拥而泣 高尚/摄

  当晚,导演任鸣以简朴洗练的舞台语言,为观众呈现出难能可贵的从容与优雅,并采用现实主义手法,精准地把握住故事要领,将角色形象刻画进了观众内心。舞台上,古朴的桌椅和古典的屏风,也体现出厚重的时代质感,营造出老北京的生活气息。作家肖复兴曾评价:“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后,重新看到今天《风雪夜归人》这样做减法而干净利落的话剧,不仅可以看出是导演和演员对前辈吴祖光先生的致敬,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的致敬,同时,也以看出繁华落尽见真淳,朴素真诚的艺术,自有其独在的魅力。”当年轻的魏莲生一句“好长的日子,好大的世界,咱们爱到哪儿去就到哪儿去”,与玉春从舞台两侧走向彼此相拥而泣;当老年魏莲生倒在雪地之中,一袭红衣的余少群则轻携折扇现身、踏歌起舞,这些场景均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并为之深深动容。值得一提的是,吴祖光先生生前曾数次修改该剧结尾,而国家大剧院版本则恢复了此剧的原貌。吴祖光先生之女、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吴霜说:“我对于父亲的这部作品可以说是熟悉之至,我非常赞同大剧院的版本在‘人性’二字上下足了功夫,而且结尾部分,魏莲生的精魂在风雪中翩然起舞,让我们感觉到,好梦还在继续,而那不灭的人性之美才是风雪中永恒的归人。”

  张秋歌:刻画角色 入木三分
  余少群:深情演绎 风范尽显


张秋歌(右二)饰演的苏宏基为观众诠释出不一样的味道

  当晚的演出中,张秋歌饰演的苏宏基也为观众诠释出不一样的味道,对于苏弘基这一角色,张秋歌在不断探索中做出了个人读解:“在那样一个传统年代,苏弘基一出场就把自己定位成法律的化身、政府的代言人,但深层次他的复杂人性却和时代脱离不了关系,所以对我而言解读一个人物最重要的就是去解读他存在的合理性,去了解他的社会地位、身份象征、时代背景,然后在此基础上把我个人的生命与苏弘基的生命合二为一,去体味动荡年代下他这样的人物存在的最根本意义。”从志得意满到孤独苦涩,张秋歌以丰富的表演经验刻画出了苏弘基的不同心理层面。


余少群对魏莲生角色的把握更加游刃有余 高尚/摄

  而余少群与张秋歌的首次合作也碰撞出了心有灵犀的火花。当晚,余少群对魏莲生角色的把握更加游刃有余。余少群表示:“虽然我对台词已经熟的不能再熟,可这次复排我还是重新拿起剧本,想要从吴祖光先生的字里行间中找找看,是不是还有好的东西没有被我发掘,每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在戏中,莲生面对贫困百姓的仗义相助、经过玉春点拨后的懵懂犹疑、相约出走的满怀希望以及最终事情败露后的无怨无悔,一系列的人物心理线索全部处理得纯熟连贯,无任何雕琢痕迹,也给予观众强烈的代入感。而配合情节发展穿插其中的戏曲功底更是为角色加分不少,虽然只是短短几句唱腔与身段表现,但名伶风范即刻尽现。


程莉莎将角色内心的双重矛盾刻画得淋漓尽致 高尚/摄

  北京人艺的女演员程莉莎则再次饰演了外貌温润如玉又非常具有思想觉醒性的玉春。她将这个角色内心的双重矛盾刻画得淋漓尽致——迫于姨太太的身份生活处处受到束缚,同时又无比渴望纯洁无暇的爱情,于是玉春发出了心底的呐喊——我要跟你一块过着一辈子!”程莉莎不露痕迹地塑造了一位令人魂牵梦萦的女性角色,她的一颦一笑都让莲生为之心牵,也让剧末的海棠折扇之舞更加凄凄切切。

  本轮《风雪夜归人》的演出将一直持续至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