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第五届“中国交响乐之春”追寻“春天里的记忆”

中国交响“好声音”持续奏响

国家大剧院

  第五届“中国交响乐之春”自4月9日开幕以来已进行过半。芬芳四月时节,在已成功举办的前6场精彩音乐会中,一场“春天里的记忆”被温情唤醒。在历经百年洗礼的旋律里,中国交响“好声音”将持续奏响。

  百年乐海遗珠再现 探秘中国交响之源  

  以“中国交响乐记忆”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交响乐之春”,可谓是一台历史情怀与艺术水准兼具的交响盛宴。目前,贵阳交响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山东歌舞剧院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已奉献了6场精心策划的音乐会,业内外各界纷纷表示了高度的赞许。


第五届“中国交响乐之春”开幕 甘源/摄

  中国近代音乐史研究专家梁茂春曾在自己的论文中提出:“萧友梅1916年创作的《哀悼进行曲》是中国的第一部管弦乐作品。”在看完4月9日的开幕特别音乐会“历史的回声”后,梁茂春说:“最令我高兴的是,第一次听到了中国第一首管弦乐作品——萧友梅《哀悼进行曲》——的真实音响。此前我只是从总谱上阅读、分析过这部作品,听了实际演奏之后,效果比我阅读总谱时的想象还要好。这是整整一百年前的作品,是我国管弦乐创作的真正开端。一个世纪之后第一次听到它,可以证实我国管弦乐创作的起点真是够高的。”北京国际音乐节节目总监涂松(作曲家黄自外孙)认为:“中国的交响乐需要从源头开始了解,因为我们现代的人如果不了解历史,就不知道未来该如何发展,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做大众喜欢的音乐。开幕音乐会的节目设计很有意思,上半场最先演奏了萧友梅、黄自的作品,下半场有贺绿汀的几首曲子、最后还有一首鲜有机会听到的林声翕的作品。我们知道,1927年,萧友梅在上海发起成立了国立音乐学院,30年代,是他聘请了黄自来国立音专教学。说起贺绿汀,他是黄自的四大弟子之一。说起林声翕,他续写了黄自未能完成的《长恨歌》……所以说,从这场音乐会的曲目单中,可以看到中国早期交响乐起源、发展的脉络,国家大剧院此次策划做得很用心。”

  新老乐团铿锵发声 实力阵容精彩继续  

  在已结束的前6场演出中,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龙声华韵·炎黄风情”、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十面埋伏”、杭州爱乐乐团“梁祝”三场音乐会,均收获了近百分之百的票房佳绩。国家交响乐团的演出过后,写作本场曲目《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24首管弦乐曲》的作曲家鲍元恺十分激动:“汤沐海有在欧洲从事指挥的经验,他可以把交响乐团的能量调动发挥到极致。他在南方生活过,脑海中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气韵,他也在新疆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能体会到西北地区那种‘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浩瀚,所以他能带领国家交响乐团把这部描写中国人民生活画卷的音乐演绎到极致。”乐评人王纪宴则发表了评论:“味蕾和听觉,最能以不可思议的完整性保存我们的生命记忆。一首作品或一段旋律将我们带回往日的感觉,酷似法国小说家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中那个著名的细节:当“小玛德莱娜”点心浸在茶水中入口的那一刻,一种往日重现的令人战栗的幸福感传遍全身!《森吉德玛》《红旗颂》《瑶族舞曲》《走西口》《春江花月夜》……鲍元恺的《炎黄风情》对于我来说,每个主题,每段过渡,甚至其中的一声拨弦,都有“小玛德莱娜”点心的神奇功效。”而在张艺、杨洋等乐坛青年中坚力量的带领下,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等实力交响乐阵容均以完美的表现为观众献上了真挚的音乐大礼。

  4月21日至29日,还将有沈阳交响乐团、西安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上海国际青年管弦乐团、台湾长荣交响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6支地跨南北的乐坛劲旅,在郑小瑛、林大叶、谭利华、许忠、葛诺·舒玛福斯、郑明勋的带领下相继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演奏辛沪光《嘎达梅林》(1956)、江定仙《烟波江上》(1958)、马思聪《山林之歌》(1954)、丁善德《新中国交响组曲》(1949)、江文也台湾舞曲(1934)、周文中(1923-)《花月正春风》(1953)等灿若珍宝的中国作品,让中国交响“好声音”持续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