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打开云门 我的身体会舞蹈

郑宗龙作品《十三声》即将亮相国家大剧院舞蹈节

北京晨报网

9月4日,来自台湾的云门2艺术总监郑宗龙携舞者杨凌凯亮相国家大剧院,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舞蹈互动体验课:“我的身体会舞蹈——打开云门”。郑宗龙现场教学,深度解析云门舞集舞蹈训练方法,并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介绍即将于10月26至28日亮相2018国家大剧院舞蹈节的作品《十三声》的创排历程。

创作历程
台湾艋舺的街头记忆

艋舺“十三声”,是郑宗龙的母亲跟他说的传奇人物。郑宗龙出生于台北万华(旧称艋舺),从小就跟着家人四处摆摊卖拖鞋。街头的烟火气息和市井间人生百态成为他日后创作的泉源。在古早艋舺街头广场前,一位擅长口技的传奇人物“十三声”风头无两,“十三声”的故事也触动了郑宗龙,像一把钥匙,打开参与创作者的记忆柜,找出土地上滋养这群艺术家的生活风貌。
街头是最好的教室,儿时的郑宗龙流连于街头市井间,学商贩手舞足蹈叫卖、看街坊邻居嬉闹、看暗夜霓虹灯闪烁,这一幕幕鲜活的市景,始终在他的记忆中闪烁。《十三声》的创作团队也仿若开启记忆的闸门,将艋舺的色彩倾泻于舞台之上。音乐制作人林强,将街头卖场旋律结合电子乐,以前卫节奏烘托着舞者肢体,带观众进入华灯初上的艋舺;美术设计何佳兴,以彩色笔的质感,书法的笔触撇出舞衣的图像;服装设计林秉豪,用UV灯强调舞衣光红柳绿的荧光色,带人回到戏棚舞台下;影像设计王奕盛,在舞台背景投影出悠游的贵气鲤鱼,橘红白的斑斓鱼纹交织出舞台的绚烂迷离。

“生猛”精神
抛开精密计算的编舞手法

郑宗龙毕业于台北艺术大学舞蹈系,曾任云门舞集舞者。2002年开始创作,作品已在欧美亚澳舞台演出,屡屡获奖。2014年,从林怀民手中接下云门2艺术总监一职,并将于2020年林怀民退休后,继任云门舞集艺术总监。2006年起,郑宗龙为云门2先后编创《庄严的笑话》《变》《墙》《裂》《乐》《来》《十三声》及《捕梦》等多部作品,带领云门2迅猛发展。《纽约时报》曾赞誉:“才华洋溢,技术超群……云门2的卓越应与世界分享!”美国《芭蕾舞蹈杂志》也表示:“这是一个你会欣赏,会爱上,会想一看再看的舞团。”而2016年郑宗龙制作的《十三声》也收获各界赞誉——“好看!脑子灵魂里一直回荡萦绕的那种好看。”“《十三声》探掘台湾古老的文化记忆,特别是那些俚俗的、充满温度的,却又在时代洪流中逐渐凋零的。然而,不只是土地庶民鲜明的色彩,更是与外来文化和现代撞击燃出的新花火。”
11位舞者也因为《十三声》开启了训练的新篇章。他们舞动各种失序、佝偻、诡谲、荒诞却吸睛的动作,在剧场鬼才蔡柏璋的声音指导下,运用喉咙的肌肉,诡笑、嚎叫、异声、怪调,如烟火齐发,能量尽出,毫无保留。郑宗龙抛开过去“精密计算”的编舞手法,大胆挥洒,放手交给心绪主导,舞者与艺术家团队共同创作,以生猛的精神,把这些随着时空流逝的旋律与肢体,转换成另一种不同的生命力。

云门散记
乘玛利亚台风游“云门”

7月10日,夜半台风玛利亚即将扫过台湾北部,这是我在台湾的最后一天了。那一天的下午,要赶在“玛利亚”到来之前去拜访林怀民先生的新云门。上一次来云门还是在14年前,那个在半山上的简易排练场在2008年遭遇祝融而付之一炬,我们在北京都为林先生和云门焦急心痛。几年前,云门的新剧场在淡水落成,林先生很得意,Email发来照片,漂亮的新云门令人心驰神往,可惜无缘参加开张典礼,心里期待着有一天能够亲临。这14年间,去世界各地的采访几乎每年都有,可云门却总无机缘。但这14年间,我却早已与频频来京演出的林怀民先生建立起深厚的友情。为了云门,我终究是会有机缘重返台湾岛的。果然,这一次专程去台中看音乐剧《搭错车》首演,之后的时间空出一天,自然是一定要去拜访新云门的。不过,特别遗憾的是,“居然”这一周,林老师带着云门一团和他的《松烟》去了西班牙……
“新生的荷花、荷叶会从那些裙摆上的蚀洞钻出,绽放、凋谢、结实、枯萎,来年还复重生……”
下午两点,云门负责传媒的家渝开车来接我,一路上都是乌云翻腾山雨欲来,新云门与淡水河出海口附近的古炮台紧邻,也是一组废弃了的旧建筑——当年的谍报收发站。云门租地40年,林老师邀请到一位世界级的台湾建筑设计师,完整保留了旧建筑,在它的一侧和上面建了新剧场,用新建筑“拥抱”旧建筑。这个设计与去年开张营运的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相仿,易北爱乐大厅是在完整保留海港码头废弃的古老咖啡豆仓库上面,以全新的现代材料和风格建造的,看来这种设计思路在当下非常流行。
一到云门就见到晴怡和书聿在等候,“高妹”晴怡曾经带着云门二团来国家大剧院,是老熟人了。留守云门的还有云门二团的艺术总监郑宗龙,家渝透露,林老师明年将宣布退休计划,宗龙现在已经被确定是“储君”了。没有见到林老师却见到了未来的云门“掌门人”,看来,我跟云门的缘分还真的是不浅啊!
新云门由三组建筑组成,主体是剧场、排练厅和办公区,隔着草坪对面有一座几十平的二层小楼;也是当年的旧建筑,如今是一个小小的书店;与剧场和书店呈三足鼎立的是一间星巴克。星巴克门前有一池莲花伴着一尊翩翩起舞的青铜雕塑,家渝说,这是云门二团的创始人、艺术总监罗曼菲,她是云门第一代舞者以精湛的演出,聪慧的气质,深受观众喜爱。在林老师的舞作《挽歌》中,罗曼菲以11分钟不间断的原地旋转,淋漓尽致地表达哀思,感动了无数的观众。罗曼菲57岁时,死于癌症,林老师哀痛感怀不已,在建设新云门时便为罗曼菲留下了这一池莲花与她相伴。这件雕塑是雕塑家林健成的作品,随着日光的移动,雕像在水中的影子和裙摆的镂空蚀洞透在水上的光影,也如日晷阴影缓缓回旋……仿佛时光的流转……非常有趣的是,新生的荷花、荷叶会从那些裙摆上的蚀洞钻出,绽放、凋谢、结实、枯萎,来年还复重生……
“居民随时可以举家到云门走一走,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尽情撒欢儿……”
新剧场的台阶和露台上有几件临时雕塑,因为“玛利亚”将至,工作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为他们包裹、捆绑、加固,已经看不出雕塑的规模,有的用绳带固定在地板上,有的则是像“吊打”犯人一样五花大绑虐吊在屋檐下,看着颇有几分滑稽。站在露台上,可以遥望出海口,已经是白浪翻滚了。云门的院子没有大门,是个开放式的园区,这种风雨天竟然还是能看到游客参观,几只在云门安巢的白鹭飞来飞去,在草坪里悠闲啄虫……家渝说,林老师不肯设大门阻隔,更不肯售观光门票,是希望住在淡水的居民随时可以举家到云门走一走,躺在草坪上享受大自然,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尽情撒欢儿,从草坪的高坡上滚下来,非常惬意好玩儿。
隔着草坪是云门书屋,体量不大,也是“谍报站”的老建筑。书屋内很雅致,可以坐下喝咖啡、看书,还可以买一些小纪念品。沿着外面的楼梯拾级而上,书屋的屋顶是一个大露台,三面被大榕树环绕,一面斜对着剧场,是林老师欣赏新云门最佳的地点。这里是林老师的“私密空间”。宗龙说,这里能够启发林老师的奇思妙想,云门这些年所有重要的决定,都是林老师在这里做出的。虽然是“私密空间”,但早已被导游当做“必看”的“景点”而家喻户晓了。
新云门剧场其实是为了排练而设计的,老建筑的会议厅一层和二层非常适合做舞者的排练室,而新剧场的舞台尺寸、台口包括吊杆的数量和位置,都是按照台北的大剧院,一比一设计的,这样可以在家里进行舞台合成,免去了在剧院租场合成的时间和租金。但林老师又觉得,既然有了这么标准的舞台,合成的时候为什么不可以带观众呢!于是又加了这四百多个座位的观众席。舞台的背后是一排弧线的落地窗,可以看到外面的草坪和右侧的高尔夫球场。云门的演出都是有布景的,所以演出时会用黑幕布遮挡。但林老师还邀请了很多青年戏剧家在云门海外巡演期间使用这个剧场,很多导演都非常喜欢利用落地窗的外景,甚至把打高尔夫球的人也用作戏剧的布景中,让云门新剧场的演出更加地与众不同。
云门的二楼走廊墙上是云门专职摄影师拍摄的云门历史上演出的剧照,有些是在现场刻意摆拍的舞蹈造型,每一幅都记录着云门的故事。其中一副云门“全家福”格外引人注目,所有的人都神情肃穆,林老师站在最前排中央凸前,背景是坍塌了一半的老云门顶棚。这是云门失火后,即将拆除的前一天,在“老家”拍的“全家福”。10年后的今天,很多人都有了容颜上的改变,晴怡仔细寻找宗龙,那时的他还是个毛头的小男生,竟然是站在了最后面,与林老师一前一后,同在中轴线上。更为奇异的是照片中宗龙竟然是在笑,他说:“别人都在为大火而沮丧的时候,我反而是认为这是云门新开始的机缘……”看世界的态度与众不同,是艺术家必须具备的禀赋,我想,这也可能正是他能够接掌云门的一个缘由吧!”
“大火后唯一一件站得住的集装箱,林老师把它摆放在这里,口正对着老云门的方位,寓意着新云门与老云门间的联系和重生……”
“玛利亚”将至,云门这里的雨一阵紧一阵停,我们还有机会到处闲逛。在星巴克与书屋之间还有一组空间,一个很隐蔽的废弃机枪掩体,一个精致小巧的土地庙和一个被烧黑变形了的集装箱。小小土地庙门上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是林老师最喜欢的对联。土地庙背靠一棵大树,是林老师亲手栽植的。家渝说,云门种了两百多棵树,都是林老师买来的,而且在哪个位置种哪一种树,都是林老师精心安排的。因为只有三年,又每年台风不断,所以,每棵树都用支撑架保护着,林老师出门心里最惦记的就是他的树,每次都要打电话问“我的树有没有被风刮倒?”至于地堡,的确是很不起眼,需要有人指点才看得出来。
那个集装箱的摆放方式一看就有雕塑感,家渝说,当年老云门是一座简陋的废弃工棚,舞者们没有休息室,于是就用了一些这样的集装箱直接做隔间,这一件是大火之后唯一一件还站得住、有型的,林老师把它摆放在这里,它的口正对着老云门的方位,寓意着新云门与老云门之间的联系和重生,林老师给它起了个意味深长的名字——穿越。记得《西游记》里有一段小妖怪与八戒的对话:“你从哪里来?”“我从哪里来!”“你上哪里去?”“我上哪里去!”小时候总以为仅仅是八戒在逗贫嘴,如今在新云门看到“穿越”,仿佛明白一些了……
“玛利亚”就要来了,台北市已经宣布下午4点提前下班,听说捷运已经空前的人满为患,晴怡和书聿她们都在谈论着“玛利亚”会在台湾呆多长时间,畅想着夜里看世界杯半决赛,明天可以放心呆在家里“享受”“玛利亚”的恩惠……“不过,一般来讲,一觉醒来,台风早已登陆福建,我们还是要回来上班的……”晴怡笑着说。看来是要告别的时候了,这一趟收获满满,对云门、对林老师都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和认识,真的不白来!道别前,与宗龙相约11月率领的云门二团和他的作品《十三声》,在国家大剧院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