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帕维尔·哈斯四重奏的波希米亚情怀

北京日报
(文 徐尧)如果有人问我最想在北京舞台上见到的室内乐组合是什么,我的答案一定是帕维尔·哈斯弦乐四重奏。我十多年前就开始关注并收藏这支组合的唱片,还在去年的瑞士韦尔比耶音乐节上听到了他们的现场。这确实是一支让人百听不厌的四重奏,与历史上那些具有传奇色彩的四重奏放在一起都不会逊色。他们情感充沛而细腻、技巧精湛又不失优雅的演奏,正是如今这个时代室内乐审美的典型代表。6月9日,他们将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
帕维尔·哈斯弦乐四重奏2002年在捷克组建,组合的名字来自捷克杰出的室内乐作曲家帕维尔·哈斯,他在1944年死于奥斯维辛集中营。哈斯的三部弦乐四重奏是室内乐作品中的精品,他是雅纳切克在音乐风格上的继承人。帕维尔·哈斯四重奏2006年录制的首张唱片就收录了哈斯的第二弦乐四重奏,他们的第二张唱片里则补齐了剩下的两部。
从此开始,帕维尔·哈斯弦乐四重奏就成为了捷克室内乐的代言人。从斯梅塔纳与德沃夏克到雅纳切克与哈斯,捷克优秀的室内乐作品一直层出不穷。即使是在偏重宏大叙事的交响乐作品里,捷克作曲家也往往善于使用室内乐手法来表达细腻的情感——请联想一下斯梅塔纳《沃尔塔瓦河》里两支长笛流淌跳跃的对唱,德沃夏克“自新世界”交响曲第二乐章的结尾处弦乐重奏所展现的宁静动人。在室内乐创作里,捷克作曲家们往往倾注了他们最为真实的情感,我们也得以通过这些作品走入他们的内心。
斯梅塔纳《我的一生》就是一部这样的作品。在遭受到耳聋打击之后,52岁的斯梅塔纳心力交瘁,写下这部自传性质的弦乐四重奏作品。听众一上来就会被中提琴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独奏所吸引;第二乐章是一首波尔卡舞曲,是作曲家在回忆青年时代的快乐;第三乐章非常优美,毫无疑问是在描写爱情;第四乐章则是室内乐史上最著名的片段之一,从充满捷克民间元素的旋律开始,音乐一直以昂扬向上的姿态发展,直到突然被一个不和谐的和弦打断,之后小提琴奏出一个尖锐的高音,这是作曲家突然遭受听到耳鸣以及随后耳聋的象征,紧接着音乐重新回到乐曲开头的中提琴独奏,并在凄凉的氛围中结束。从没有任何一部弦乐四重奏能像这部作品一样,在短短的20多分钟里写尽一生悲欢。
音乐爱好者大多听过德沃夏克最著名的弦乐四重奏“美国”,却往往忽视同样优秀(甚至在某些层面上更加优秀)的第13与第14两部弦乐四重奏。第14弦乐四重奏是作曲家即将启程从美国返回捷克时创作的,我们能从中听出作曲家激动的心情,然而乐曲中的情感却更加复杂。这部作品不仅是作曲家最后一部弦乐四重奏,也是他最后一部室内乐作品——此后,德沃夏克就开始专注于标题音乐与歌剧的创作了。这部作品所运用的技巧之精湛、想象力之丰富,确实已经达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巅峰。
在弦乐四重奏创作上,德沃夏克最为崇拜的是舒伯特,因此将舒伯特的四重奏乐章D.703放在音乐会的开头也非常合适。这个只有不到10分钟的乐章原本是舒伯特计划中的一部弦乐四重奏的第一乐章,也许是因为将它写得过于宏大,舒伯特无法继续完成这部作品,这部作品也只好遭受如“未完成交响曲”一样的命运。这个乐章展现出的内涵是如此丰富,甚至可以被看作是数年之后舒伯特创作的弦乐四重奏杰作《罗萨蒙德》和《死与少女》的先声。
这就是帕维尔·哈斯四重奏将为我们带来的“波希米亚之夜”:舒伯特的灵感乐章,斯梅塔纳的音乐自传,以及德沃夏克的四重奏集大成之作。这也许是今年最不该错过的一场室内乐音乐会,6月9日,让我们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里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