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水上听华音 大师远方来

开幕运营10周年 国家大剧院出书讲述与艺术家们的故事

北京晨报
今年,正值国家大剧院开幕十载。昨天,由国家大剧院策划编著、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两册图书——《水上听华音:国家大剧院与中国艺术家的故事》、《大师远方来:国家大剧院与外国艺术家的故事》举办新书发布会。国家大剧院品牌推广中心主任宫吉成,北京日报出版社社长司景辉,北京娱乐信报原副总编、信报文化研究院顾问朱敏,以及著名导演陈薪伊,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等出席了发布会。


陈薪伊和吕思清助阵新书发布会 罗晓光/摄

开幕十年 珍藏记忆
“这里面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真实故事,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文字,将这些动人的故事分享给更多的人。”
——朱敏 北京娱乐信报原副总编、信报文化研究院顾问

自2007年开幕运营后,国家大剧院犹如一颗“水上明珠”,矗立在长安街畔、天安门广场旁。在艺术星空的光耀下,国家大剧院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以一流水平的艺术表演,成为了公认的比肩欧美的世界表演艺术领域的“重要一极”。
近10年间,700多家中外艺术院团,28万人次的不同国籍、不同领域的优秀艺术大师在此登台。阿巴多、西蒙·拉特、捷杰耶夫、普拉西多·多明戈、乌戈·德·安纳、陈佐湟、陈薪伊、吕思清、郎朗、邹静之、尚长荣,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费城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几乎所有殿堂级艺术大师和著名院团都在这里一展风采。从初识到成为常客,再到成为情深意笃的老朋友,他们在这里释放艺术魅力,谱写华美篇章。国家大剧院,也日益成为这些艺术大师热爱、信赖与依恋的热土。
大师云集之处,必有气象万千。因为艺术大师的到来,国家大剧院时刻呈现着流光溢彩的华景,每一天都在演绎精彩瞬间,发生着感动人心的故事。“为了将这些记忆珍藏,让散落在时间长河中的精彩定格,大剧院有了编书成册的构想。对于大剧院而言,这不单单是史料的留存,更是近10年来与艺术家之间宝贵缘分的见证、深厚友谊的记录和感人故事的回忆,是国家大剧院开幕运营10年之际为大家奉上的一份珍贵厚礼。”国家大剧院品牌推广中心主任宫吉成表示。
北京日报出版社社长司景辉认为,“作为国家级的表演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与中外顶级艺术家、艺术机构交流往来密切,是当代中国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一个窗口。这两本书的出版非常有意义,北京日报社和国家大剧院一拍即合。”
北京娱乐信报原副总编、信报文化研究院顾问朱敏表示,“在两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的编辑了解到了10年间发生在大剧院‘台前幕后’的点点滴滴,见证了大剧院与艺术家之间宝贵的情谊,深切感受到大剧院为广大观众呈现精品的诚心。这里面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真实故事,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文字,将这些动人的故事分享给更多的人。”

酝酿三载 精心采编
“我为北京,为中国能拥有一所如此高水准的剧院而感到兴奋!我愿意在这里施展所有才华!”
——洛林·马泽尔 21次登台国家大剧院的世界指挥大师

此套图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从策划到问世,历时三载。洋洋洒洒数十万字的背后,不仅有着艺术家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也凝聚着众多采编人员的汗水和心血。几年来,相关采编人员深入一线,认真整理、精心采编、悉心撰写,陈平院长更是担任主编,提出诸多宝贵意见。最终,编辑团队从28万人次艺术家中选取200余位艺术家,从7万多张照片中精选800多张精彩瞬间集结成册,其中,《水上听华音》展现了122位中国表演艺术家的独特风采;《大师远方来》汇集了来自意、俄、法、德、英、美等20余个国家,84位外国表演艺术家眼中的国家大剧院。
200余则不同的故事,描摹着200余个发生在大剧院里的动人影像,讲述着200余位艺术家乃至全世界艺术同行的肺腑心声和真诚祝福。这些珍贵的镜头、真实的故事、真情的流露,不仅折射出艺术交流的无国界、折射出艺术家和观众的心灵碰撞,更折射出国家大剧院在世界表演艺术领域中的独特地位。作为中国在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国家大剧院犹如一颗璀璨的“水上明珠”,在短短不到十年的光景,便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先后21次登台国家大剧院的世界指挥大师洛林·马泽尔动情地说,“我为北京,为中国能拥有一所如此高水准的剧院而感到兴奋!我愿意在这里施展所有才华!”著名编舞大师诺伊梅尔毫不掩饰对这里的喜爱,“这些年来,我越来越多地听到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名字,我的很多同行纷纷登上了大剧院的舞台,他们都兴奋地向我描述,说这里太棒了。于是,我也按捺不住了。来中国国家大剧院演出是全世界的一种潮流,这个潮流推动我回到中国的舞台。大剧院带给我一个极大的惊喜,这里的观众真正理解艺术,真正懂我的作品。” 

高雅艺术 世界水准
“我有理由赞扬她(国家大剧院),还因为她代表着中国的世界级水准,并因此而吸引着海内外的艺术家。”——陈薪伊 著名导演

外国艺术家如此,中国艺术家亦如是。著名导演陈薪伊,与国家大剧院有着近十次的合作情缘,她表示,“国家大剧院坚持高雅艺术,因此我有理由赞扬她,她是这座城市建筑的英雄。我有理由赞扬她,还因为她代表着中国的世界级水准,并因此而吸引着海内外的艺术家。”蜚声国际的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几乎每年都要来大剧院演出,对这里的一切都了然于心,“一个剧院要发展得好,领导团队的思维与创新很重要,不仅要热爱艺术,也要在艺术追求上有开拓的思维、国际化的眼光以及长远的规划。中国国家大剧院从陈平院长到创意实施团队,都在这方面有很好的表现。”
从导演到指挥,从歌唱家到舞蹈家,从演奏家到机构领袖……虽然他们国别、身份各不相同,对国家大剧院的赞誉却不约而同。他们表达的,不仅是对这方舞台的肯定,更是对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褒扬,是对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赞誉。对国家大剧院这个开幕十载的艺术机构而言,这两本书的出版,是它成长的印记,也是前行的动力,鞭策、敦促它洗尽铅华,以更稳健的姿态迈向未来、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