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国家大剧院新《托斯卡》首演轰动 名家热议

新华娱乐

5月12日晚,国家大剧院新版制作《托斯卡》正式首演。当晚的谢幕情形几乎热烈到爆棚,观众疯狂呐喊叫好,掌声一浪高过一浪,谢幕时间持续了十多分钟,缔造了本届歌剧节最为沸腾的不眠之夜。“无与伦比”、“美轮美奂”、“难以想象”、“极度震撼”……成为了现场观众提及最多的几个词。当晚,《托斯卡》首演也吸引了张继刚、陈维亚、莫华伦、么红、袁泉、邓婕等诸多圈内圈外的大家与明星前来观看,而他们也无一例外地对这版《托斯卡》打出了心目中的最高分,认为该版制作是与当今国际歌剧制作最高水准相看齐的一部鲜有之作。 

记者现场采访了多位艺术家,收集了来自各方最新鲜的“声音”: 

著名导演张继刚: 

我由衷地为这部戏喝彩,这部戏是我真心诚意想鼓掌的一部戏,我一边看一边为之感动。整个制作非常精致,而且非常智慧、很大气。每一个演员的表演都非常准确生动。演出时,我看不到演员,只能看到一个个生动的角色,这正是出彩的地方。 

著名导演陈维亚: 

任何一个好剧目,必须要碰到一个天才的导演,才能使这个剧目焕发出新的精彩。《托斯卡》就给了我新的震撼和喜悦。这个导演善于在全剧的最关键之处动用所有的视听觉手段,把最浓的情感,最强烈的矛盾冲突呈现出来。《托斯卡》是一个经典名著,被无数艺术家无数次地搬上过舞台,这个版本的独特之处在于剧情发展到高潮的时候,整个时空都动起来,剧情的渲染力一下子成倍地扑向观众,让观众为之震撼,为之感动,为之欢呼。国家大剧院这种独有的国际合作模式具有一种开创性、一种创新性和一种包容性,正因为有了全世界各地的不同风格的艺术家的参与,才能做到好戏连台。 

著名歌唱家莫华伦: 

当我看到《托斯卡》的整个舞美时便被震住了,尤其是第二幕沉下去,第三幕推出来大天使雕塑的时候,当时我甚至以为自己是在看电影。而且这版《托斯卡》在国际上绝对是一流的,是可以和任何大歌剧版本比拼的。国家大剧院才成立三年,步伐是非凡的,现在看来它已经飙到一线,并且可以很骄傲地说,我们已经站在了世界歌剧舞台上。

著名指挥家张国勇:

我看过的《托斯卡》不下十个版本,但这次是让我最感动,也是让我掌声最热烈的一次。因为我是做音乐的,所以特别关注音乐。从头到尾,音乐都非常完整、表现力非常强,这对一个将近三个小时的歌剧演出来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另外,给我印象深刻就是整个舞美的视觉冲击力特别大,歌剧原本是重听不重看的,但这版《托斯卡》既保留了传统的舞美风格,同时又融入了很多现代人的感官审美习惯,这对于中国的听众是很重要的,因为在中国观众对于音乐的理解程度还达不到那么深,这种舞美的冲击力,可能更能够弥补我们在音乐理解程度上的欠缺。 

知名演员罗海琼:

这个剧目的导演、舞美、音乐、演唱,包括合唱团、管弦乐团都完美地统一在一起,国际化的主创团队与大剧院本土团队的合作擦出了绚烂的火花。

知名演员袁泉:

演员的表演太细腻了!导演的手法也非常震撼。整个歌剧看下来风格十分意大利,非常有那个味道。 

剧评人周黎明:

我觉得这个制作非常非常的棒,是我看过十多个《托斯卡》的制作里面最精彩的。这个戏本身已经非常经典,非常具有戏剧张力,但是整个舞台的制作更加强了戏剧的张力。不仅我这样比较资深的歌剧迷能从中看到很多新的东西。即便是第一次来看歌剧、第一次踏进国家大剧院的人看这个戏也会有很多收获。这个戏绝对有长久的生命力。不管你以前看过多少版本的《托斯卡》,这个《托斯卡》肯定会给你一个全新的感觉。 

著名作曲家郝维亚: 

导演的想法非常有创意,让我们中国同行学到了很多。大剧院的每一部戏都在进步。值得一提的是,我在这次的乐队演奏中听到了所谓意大利歌剧那种奶酪般的味道和风味,很纯正。 

著名戏剧家廖向红: 

在我看过的几个版本的《托斯卡》中,这是最完整、最震撼的一部。它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音乐和戏剧的结合,还有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的完美结合。就像导演自己所说的,兼具钟表匠的精准和浑然大气的气魄。 

著名歌唱家么红: 

这部戏绝对是世界一流的,而且这个导演太棒了,只有这样的导演、这样的制作团队才能够配得上国家大剧院这么好的剧院。而且这个设计我相信只有在国家大剧院才能够完成。 

乐评人沈祺:

如果说大剧院成立之前,国内更多的是直接把国外的东西拿过来,“拿来主义”,现在已经成为“由我做主”,剧院自己进行制作,聘请外国著名导演和主创团队来和中国团队一起磨合、制作,同时激发双方的创作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