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贝多芬的维也纳之声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树里)从2013年11月2日至11月4日,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成就了中国乐迷的狂欢之夜。德国指挥家克里斯蒂安·蒂勒曼带领维也纳爱乐乐团连续三晚登台上演了三套曲目不同的贝多芬音乐会。

维也纳爱乐乐团是中国乐迷最为熟悉的一支交响乐队,不计其数的中国观众的古典音乐启蒙,便是从每年一度的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开始。然而,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只不过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看家本领”中很小的一部分,德奥传统才是其生命力所在。“贝多芬是维也纳爱乐乐团成立的根本原因,”乐团主席克莱门斯·哈尔斯堡在接受采访时说,“彼时,欧洲的观众需要有专业乐团来演奏贝多芬的交响曲。一直以来,贝多芬《庄严弥撒》序言中所写的‘发自内心,深入内心’是我们的音乐家们刻在心底的座右铭。”

北京的首场音乐会上演了贝多芬《第一交响曲》和《第三交响曲“英雄”》,憾无返场,众多乐迷在对音乐家报以雷鸣般掌声后,迅速地围拢在音乐厅外排队等待唱片签售;次日晚,蒂勒曼率领乐团演奏贝多芬《第四交响曲》和有“命运”之称的《第五交响曲》,掀起高潮;在前两晚,金发小提琴乐手克里斯多夫·昆茨颇引人注目,他11岁时曾在电影《红色小提琴》中饰演天才小提琴孤儿,2011年考入维也纳爱乐乐团担任第二小提琴首席;最后一日,奥地利钢琴大师鲁道夫·布赫宾德与乐团合作演出贝多芬的第“一”、“二”、“五”三首钢琴协奏曲——在此之前,布赫宾德曾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在金色大厅合作过贝多芬全部的钢琴协奏曲,因此赢得了欧洲古典音乐界的高度赞誉。

“贝多芬的交响曲是一个宇宙,每一首交响曲都有鲜明的个性。”乐团主席克莱门斯·哈尔斯堡说,他在维也纳爱乐乐团工作超过了30年,并且为这支171岁的高龄乐团撰写了有关其历史的《国王的民主》一书。指挥家蒂勒曼曾表示,卡拉扬指挥的贝多芬《艾格蒙特序曲》“对我影响深远。低沉晦暗的音色,同时又强劲有力,是我一直追求的理想声音。”2012年,蒂勒曼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展开了一次“贝多芬全部交响曲”的录制计划,在金色大厅连续上演九部贝多芬交响曲。乐评人许禄洋认为蒂勒曼的“贝多芬是人性的,能看到一个丰满的日耳曼人形象——勤劳的农民与勇敢的战士,有思索、有奋斗、有七情六欲……他的贝多芬的情感要素是纯朴的,他的音乐手法却是浪漫化的、主观化的。”

北京是维也纳爱乐乐团2013年度亚洲巡演的首站,也是其在中国的唯一一站演出。对于一个重量级乐团来讲,在一个巡演城市演出超过两场的景象并不多见。事实上,维也纳爱乐乐团是最早在中国演出的外国乐团之一,四次来华分别是在1973年、1996年、2004年和2009年。今年国家大剧院效仿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的形式,乐手的脚下鲜花簇拥,舞台上架设了三台摄像机,还有一台在音乐厅上方滚动拍摄——这虽是主办方的好意,却有违了一场严肃音乐会的本意。“对于任何一场音乐会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在作曲家与观众的世界里搭建桥梁,”克莱门斯·哈尔斯堡对《经济观察报》,“我想再过两代人,也许会有人发现,原来我们和中国的关系那么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