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视线】欣赏高雅艺术,从走近开始

——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系列活动扫描

工人日报


  北京舞蹈学院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向观众展示舞蹈动作

(记者 赵亮 实习生 韩轩)“这位芭蕾舞演员的脚在空中击打了几下?”著名芭蕾舞舞蹈艺术家孙杰话音刚落,国家大剧院五楼花瓣厅中的回答声就此起彼伏:“四下!”“六下!”台下的观众们纷纷与舞蹈艺术家邹之瑞、孙杰热情互动,学习芭蕾舞足尖鞋的穿法,学习辨认芭蕾舞舞蹈家旋转的圈数,气氛非常热烈。7月10日,国家大剧院举办“走进艺术殿堂——国家大剧院暑期高雅艺术体验活动”正式开启。

芭蕾舞作为一种高雅艺术,往往被奉为“阳春白雪”,看起来难以接近,但邹老师却认为“芭蕾舞艺术与普通大众没有隔阂”,许多时候,艺术与大众间的隔阂是观众在欣赏艺术之前臆想出来的,只要走近它,就发现没有那么难。“欣赏芭蕾,不是说一定要看出了什么才是欣赏,只要你觉得美,觉得高兴,你就已经得到芭蕾舞的美了”。“对于高雅艺术,不要畏惧,不要胆怯,只要走近它,走近就会了解,了解自然就会喜欢。”孙杰老师诚恳地说。

从事芭蕾舞艺术工作这么多年,孙杰最大的感慨就是“近些年像这样的宣传、普及活动越来越多了”,宣传活动多了,就说明渴望了解芭蕾舞的人数越来越多了,基数大了,受众广了,以后喜欢芭蕾舞的人数就会越来越多了。邹之瑞老师也向记者说到,通过这几年的普及工作,她结交了非常多热爱芭蕾舞的小朋友和大朋友,许多小朋友在和他们交流过后已经开始在舞蹈学院的学前班上课,学习芭蕾舞了,甚至有一些已经考上了舞蹈学院,还有很多工作的成年人、甚至退了休的叔叔阿姨也爱上了芭蕾舞,常常走进剧院观看演出。邹老师向记者感慨道:“芭蕾舞剧的观众群变大了,我们的艺术就会更有活力!”

为期近百天的国家大剧院的招牌艺术普及项目——第五届歌剧节主题观摩活动近日结束。活动启动5年来,惠及观众共57万余人。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教育部部长王大羽对记者说,“在做艺术普及工作之初,从没想到观众能如此喜欢来自西洋的艺术形式,他们对高雅艺术需求这样强烈。无论是年迈的老人还是时下受流行文化影响的青年人,都表现出了对艺术的热爱,在大剧院举行的每场艺术普及活动几乎都是座无虚席。甚至包括大量的游客,都会驻足并参与到普及活动中来。可能最初只是了解一点,例如有人知道普契尼却不知道《图兰朵》,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慢慢地喜欢并哼唱。在这样一个分众化时代,不能苛求所有人都喜欢某种艺术形式,但歌剧作为表演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完全可以做到雅俗共赏。”

这样的艺术普及活动,离不开艺术家们的热情参与,在今年的歌剧节闭幕式上记者采访到了为此次活动推掉商演的歌唱家廖昌永。他表示,“我参加了很多次普及活动,这些观众所表现出的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让我感动并震撼。而与这些艺术的知音在一起,面对面地交流并分享如何将作品演绎好,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歌剧是一门最有亲近感的艺术形式,它集戏剧、交响、歌唱、建筑、美学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歌剧从慈禧时期传入中国,时间并不短。它走到一个国家都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形成自己的学派。像《小二黑结婚》《江姐》等这些中国原创的民族歌剧都曾经得到了很好的普及。例如上演《白毛女》时,观众都会随着情节义愤填膺,甚至会把出演坏角色的演员打伤。而所谓的高雅艺术有距离感,这绝不是歌剧艺术的距离,而是文化本身的距离。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歌剧艺术一定会顺应时代的快速发展,当挡在大众面前的一层窗户纸被捅破,高雅艺术将带给人以无限的乐趣。”廖昌永说。

除了与艺术家们的互动交流形式外,歌剧节期间还推出了“空间主题艺术演出”,3个月时间里,190场左右的空间演出让观众在互动活动中学习到歌剧知识和观演礼仪。与此同时,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展览也让不少观众目不暇接。而对于不能亲临现场的观众,大剧院推出的古典音乐频道可以了解到更多台前幕后的故事,艺术欣赏的常识及剧目的赏析等,观众可以在网上进行免费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