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风雪夜归人》:说的唱的都得好听

TimeOut北京


  冯远征的戏精,余少群的梨园范儿正,再加上刘桦地道的京腔,《风雪夜归人》的老北平味儿出来了。

(作者 刘思瑶)写旧京的经典,少不得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三十年后,把它搬回京城话剧舞台的,是善于旧京题材的任鸣和冯远征,还有胡同大哥刘桦,京味儿自然有底气。加上冯远征徒弟余少群,戏曲小生演伶人,正腔正范儿必须的。

戏经典,各剧种争相排

70年前的重庆,剧作家吴祖光写下了代表作《风雪夜归人》。这个梨园红伶与官家姨太太的爱情悲剧,首演即在陪都引发了轰动,据说,周恩来曾先后七次观看该剧。虽然该剧随即因莫须有之名被禁,但人物深刻形象、旧京气氛浓郁的这部戏仍大受欢迎,并于1948年被搬上了大银幕,由吴祖光亲自执导。

新中国成立后,青艺曾复排过此戏,但随着1957年吴祖光被打成右派,《风》剧便鲜见于舞台了。1981年,青艺重排《风雪夜归人》,此后的三十多年间,又诞生了粤剧版、京剧版、评剧版乃至芭蕾版、电视剧版……这样一部作品,何以有如此魅力?

“它绝不只是一个爱情故事,它涉及真正的自由、怎样活才算真正的人,剧中法院院长、伶人、四姨太、管家甚至傻子,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人生经历,吴祖光挖掘的是人性。其中也展现了一幅老北平的社会缩影,社会意义深刻。比如法院院长知法犯法,他就讲,谁说我们犯法,他就是犯法,我就先办他。”此次担任《风雪夜归人》的导演任鸣说,“吴祖光曾说,时代纵江山易改,人性却是不移的。这就是经典的力量,70年过去了,它依然能观照到当下人的生活。”

早在三十年前在中戏导演系就读时,任鸣便已经惦记着将《风》剧搬上舞台,可惜一直未能如愿。十几年前他便与冯远征约定,若有机会排演《风雪夜归人》,一定让其主演。可是,“那会儿我想演的是魏莲生,结果阴差阳错到现在才排上这部戏。导演是圆梦了,我却变成苏鸿基了!”冯远征虽有“抱怨”,但徒弟余少群成为了魏莲生,还是让他很高兴。

作为五周年院庆剧目,国家大剧院早在一年前就已经敲定了剧目和主创。“一定下来我们就跟大师家人谈版权了,吴欢先生也非常支持,又题字又给剧组讲历史细节送资料。”国家大剧院的负责人关渤介绍说。

演经典,人人皆老师

从冯远征收了余少群做徒弟那天起,便开始帮他寻找跨界演话剧的机会。赶上国家大剧院五周年院庆,一部《风雪夜归人》成全了师父的美意,冯远征称这是余少群的幸运。梨园行出身的余少群,的确适合演剧中的当红伶人,尤其戏中还会有两次着戏服,清唱《游园惊梦》等唱段。只是第一次演话剧便是男一号,这担子可不轻。

真进入排练,师父对徒弟可没有半点客气。每天吃饭,都是余少群请教冯远征的时间。“包括表演尺度,在舞台上说话的音量,比如我进入人物状态后,总忘了剧场还有二三楼的观众,表演得照顾到所有观众。”余少群将这次排练比作一堂大课,可学到了不少东西。“像魏莲生第一次遇到四姨太,想接近又要把握距离,剧本上没写,但师父用轻轻一推,拒绝了对方敬的茶,就把这个态度呈现出来了。”

第一次排话剧,只认一个师父还不够,排练厅里可谓处处是老师。饰演管家的刘桦,一张口就是地道北京话,俨然成了余少群台词练习的师父。“北京话没那么简单,比如说今儿多少号,那个‘今儿’,儿化音是扬起来并且收回去的,都要练呢。”

私下里,余少群也没少用功。为了找老北平的人物感觉,狠看冯远征演的电视剧《最后的王爷》。“在电视剧里师父也是有唱有武,环境氛围跟《风雪夜归人》有点相似。”此外他还把从前学戏时在后台看到的一些老前辈的习惯、状态,都拿到了魏莲生身上。

离演出还有半个月,余少群的举手投足间,已有了人物的身份气质。至于冯远征,苏鸿基的豪气在他站上台瞬间就已震慑全场。托着徒弟完成这部戏,大概才是他最大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