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国家大剧院五年打造精品 让观众看世界最好的歌剧

北京青年报

(记者 伦兵)从2007年底开业到目前为止,国家大剧院已有298个国内演出团体来到大剧院演出各类艺术精品,共有3.4万人次的外国艺术家来到大剧院演出。其中不乏世界一流歌剧院、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和艺术家们, 他们带来了众多的艺术精品。国家大剧院五年来还自己制作了29部歌剧、京剧、话剧和舞剧作品,其中有12部为原创作品。

专注于高雅艺术领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建院初期,国家大剧院就提出了自己的功能定位:“专注于高雅艺术领域,以高雅艺术的创作与展示、高雅艺术的传播与推广、高雅艺术的营销与管理为己任,致力于民族优秀艺术以及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传承与创新、交流和融合。”提出国家大剧院是“集演出经营、剧目制作、艺术普及教育、艺术交流、殿堂经营和创意产品开发于一身的多元化、多功能的国家表演艺术中心。”

从国家大剧院开幕那天起,就迎来了世界著名的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的歌剧和芭蕾舞的演出,其中,由世界著名指挥家捷杰耶夫指挥的歌剧《伊戈尔王》和基洛夫芭蕾舞团演出的《天鹅湖》、《海盗》和《珠宝》,都堪称世界舞台的经典之作,也展现了歌剧与芭蕾的魅力。同时,在开幕演出季中,卡雷拉斯等世界著名歌唱家来到大剧院演出。

目标瞄准国际一流剧院

引进世界优秀精品节目是国家大剧院开业后的第一亮点,而后国家大剧院把自己的目标瞄准了国际一流剧院,从制作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到创作自己的京剧《赤壁》,从把帕尔马歌剧的威尔第歌剧《弄臣》引进为国家大剧院自己的剧目,到邀请国外一流创作团队为国家大剧院制作外国经典歌剧,再到创作自己的歌剧《西施》和《赵氏孤儿》、话剧《简·爱》和《王府井》、舞剧《马可·波罗》和民族歌剧《运河谣》,几乎每一部原创作品都是按照国外优秀剧院的制作标准进行创作的,因此,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而国际当红导演带来的《茶花女》、《卡门》、《托斯卡》、《假面舞会》和《漂泊的荷兰人》等等,让走进国家大剧院的观众看到了世界最好的歌剧制作。

记者手记

向世界一流看齐首先要有职业化模式

每次在国家大剧院采访,总要看到剧院的工作人员忙忙碌碌中一丝不苟地完成工作,当他们打造出一部部精良的艺术作品时,你会发现每一部精品背后都有着职业化极高的工作团队。

从五年前我们看着大剧院从工地变成表演艺术中心,很多人担心建成后的大剧院能有多少剧目演出,而大剧院的团队工作的目标不是一般的剧场,而是“世界知名剧院中领袖级成员”,那么,有了大剧院的硬件,更要有众多的演出剧目作为支撑。于是,从邀请国内剧院制作歌剧到国家大剧院推出原创剧目,再到有自己的演出团体,有强大的主创团队,有世界一流的艺术家的参与,同时建立职业化团队,建立职业化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出好作品。

国家大剧院是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最高殿堂,只有拿出最精良的作品才能称得起这个功能,只有直接面对观众,以观众的需求为第一标准制作和引进精品,才能称为“艺术性、人民性和国际性”的一流剧院。

对话

坚持观众第一 保障精品推出

对话人:国家大剧院演出部副部长韦兰芬

记者:从你到国家大剧院的经历,你觉得大剧院为什么会五年推出这么多精品演出?

韦兰芬:我是从一名观众成为大剧院工作人员的。我的经历很能说明问题。2010年我刚刚回国,我就在国内看了很多演出,其中观看了国家大剧院制作的《简·爱》,让我很震撼,我认为那是我看到的国内制作最为精致的话剧。

后来我又看了国家大剧院的很多戏,让我感到国家大剧院应用的节目制作系统是能与国际一流剧院媲美的,它的目标是向着国际一流剧院看齐的。

记者:在大剧院工作这两年,您觉得大剧院推出这些精品都经过怎样的过程?

韦兰芬:在国家大剧院工作这两年,我切身感到国家大剧院职业化的运作,尤其是国家大剧院选择剧目的标准是直接面对观众的。观众喜不喜欢是国家大剧院制作剧目的第一标准。

再有,就是近年来国家大剧院邀请了很多世界一流导演执导歌剧,但是对于他们制作歌剧的风格,国家大剧院是有要求的,我们要和他进行沟通,以保证制作出来的歌剧观众喜欢。坚持观众第一的原则是国家大剧院能够推出精品的基础,而职业化运作则是推出精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