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首都精神文明办携手国家大剧院

重磅推出《家风家教专刊》 讲述艺术之家的最美传承

国家大剧院


艺术家讲述家风传承,分享成长感悟 甘源/摄

  9月13日,一场温情满满的“艺术之家的最美传承”活动在国家大剧院拉开帷幕。伴随着悠扬的琴声,于海、杨锰、叶蓬、叶金援、沈培艺等5位艺术家先后登台讲述家风传承,分享成长感悟。几位艺术家的精彩故事均已呈现于8月出版的《家教家风专刊》。据悉,本次活动由首都精神文明办与国家大剧院联合主办,旨在通过刊物、展览、演讲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风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细做实。

  重家教、正家风 展现艺术之家的最美传承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个人到国家、到天下,“家”是最重要的纽带。父母长辈在日常点滴中渗透的家风和家教,是最能融入血脉的精神养料,在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烙下深刻的印记。家风的建设、传承,对人的一生、家庭的未来、民族的创新有着深远的影响。注重家风家教,是我国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精髓。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首都精神文明办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大力开展弘扬中华民族家风的实践活动。“讲家训、传美德、树家风——争当社区文明小使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华美德少年行——家风故事汇”等活动的举办,为深化文明家风建设,提升市民文化素质,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艺工作者讲述如何立足家庭,进行家教、家风的树立和传承,展现术之家的最美家风 甘源/摄

  此次首都精神文明办与国家大剧院,继“市民高雅艺术殿堂文明行”活动后再次携手,依托国家大剧院优质的艺术家资源,发挥首都精神文明办在家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引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早在今年8月,双方就重磅推出了《家风家教专刊》,今日更举办“艺术之家的最美传承”展览和推广活动,邀请专刊中的6位文艺工作者讲述了如何立足家庭,进行家教、家风的树立和传承,展现术之家的最美家风,通过文化熏陶和言传身教,将家风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助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教家风“大师”谈 44位文艺工作者倾情发声


舞蹈家沈培艺将心路历程娓娓道来 甘源/摄

  “如果没有家人的陪伴与支持,我可能无法度过当初那段落寞的等待,正是他们在风雨飘摇中的笃定与付出,让我拥有了追梦的机会,更让我懂得了坚持二字的分量,并终身践行”,舞蹈家沈培艺将心路历程娓娓道来。“作为梨园世家,叶家几代人都承传着富连成的精神,心中总是有一个导向在指引,替祖师爷传道,虽然这个词很老,但这种精神应该延续下去,这种家风也应当作为戏曲界、京剧人的一种思考、一笔财富”,梨园名家叶金援追忆了当前拜师学艺的历程。于海、杨锰、叶蓬等也一一分享入行时的点滴感悟,家教家风在文艺工作者的人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五位艺术家的故事都被收录在不久前推出的《家教家风专刊》当中 甘源/摄

  这五位艺术家的故事都被收录在不久前推出的《家教家风专刊》当中。这本专刊由首都精神文明办和国家大剧院重磅打造,记录了44位文艺工作者的人生感悟。常年旅居国外的歌唱家和慧称“陪伴是我行走世界的最大动力”,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回顾艰苦的儿时生活,坦言“生活需要勇气,也需要宽容”,我国第一位歌剧、交响乐女指挥家郑小瑛则将父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气节承续下来……王羽佳、李彪、王亚彬等艺术名家,在各自的艺术舞台都成绩斐然,也有着不同的家风传承,但都传递出家教正立本、家风正立人的道理。这些朴实无华的传统价值观见证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了一个时代的风气。

  当天前来观看演讲的李文虹十分激动:“我这个暑假在大剧院做志愿者,在第一时间就看到了这本家风专刊,仔细阅读了每一位艺术家口述的经历。虽然他们的经历不尽相同,但是没有一个是从小在优渥的物质环境中长大的,都是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艰难坎坷,可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而他们的父母,都是教给了他们做人的朴素和认真、坚持和努力。非常令人受教!” 另一位观众樊燕表示:“此次活动好像点燃了一盏我心里的灯,能与优秀的艺术家们面对面,对我而言是一场喜悦的相见。 ”

  首都精神文明办主任滕盛萍表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它是时代精神的导体,文明变迁的动力。文艺工作者在各自的领域辛勤耕耘,创作生产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此次推出《家教家风专刊》及‘艺术之家的最美传承’活动,旨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通过大力提升广大市民的文化素养、深入推进传统文化的‘家风’建设,进一步深入提高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