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西域回响——新疆古代舞乐文物展

国家大剧院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国家大剧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联合主办《西域回响——新疆古代舞乐文物展》,借助新疆地处古代丝绸之路大通道的地域优势,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筹备,特别推出了这个关于新疆古代音乐、舞蹈题材大型文物展。展览围绕“舞乐艺术”,收集了“丝路”沿线出土的古代舞乐绘画、雕塑、乐器实物、文献资料等精美文物百余件,系统梳理及呈现跨度为三千年的新疆各民族丰富多彩的舞乐历史文化,向广大观众更加全面地展示珍贵的少数民族音乐文物、弘扬灿烂的丝绸之路舞乐文化、印证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共生。为丰富观众体验,展期内拟举办新疆舞蹈、音乐演出、专题讲座等活动。

  第一部分 舞乐追梦

  人的生命是在舞动中产生、劳动中成长、歌乐中抒发情怀的,舞乐是人生命的本能。康家石门子岩画的舞蹈图展现了人们庆祝丰收、庆祝繁衍的场景。青铜时代的陶埙、汉朝的木箜篌为当时人们枯燥的劳作增添了几分快乐。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舞蹈表演都与原始宗教、巫术、祭祀仪式以及与生命的解读有着密切的关系。丝绸之路沿线各地出土的一些纺织品上,织有各种舞乐场景的图像,人们用神秘而充满象征意味的舞蹈演绎着美丽的神话传说,表达着对生命生生不息的企盼。

  第二部分 舞乐抒情

  在汉代,丰富多彩的马术、马舞表演以及各类扣人心弦的西域杂技就已传入中原乃至东亚各国。唐朝时期达到鼎盛。吐鲁番等地出土了大量的百戏俑、杂技俑、傀儡戏俑、舞马俑、马球俑等文物,以及中原地区出土的表现马术、傀儡戏、打马球、杂技的各类文物,还有《弥勒会见记》《西厢记》等剧本的出土,都见证了戏曲艺术在东西文化交流中的发展与繁荣。木偶戏剧、马戏杂技、分幕戏剧等西域戏剧,将诗(包括讲唱、佛经文学)、乐、舞熔于一炉,开启了我国宗教剧的先河。

  1903年在新疆库车的龟兹古国的苏巴什佛寺遗址西寺所发现的彩绘舍利盒,盒身周围绘有一组形象极为生动的乐舞图,是现世惟一的反映龟兹音乐舞蹈(歌舞戏)艺术的珍贵形象资料。

  第三部分 舞乐蜚声

  西域各地的舞乐艺术都异常发达,龟兹、疏勒、高昌等地皆有大曲(即由“歌曲”、“解曲”和“舞曲”这三种曲目组成的套曲),所使用的乐曲伴奏由各类弦鸣、器鸣、打击等乐器组成,种类丰富、曲调多样。西域的琵琶、箜篌、筚篥、横笛、羯鼓等乐器传入内地,成为宫廷音乐及俗乐演奏时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部分 舞乐精粹

  居住在新疆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都擅长跳舞,其中维吾尔族舞蹈以动作柔和、形神协调而引人入胜。民间娱乐活动麦西来甫,民间舞蹈“黑走马”、“鹰舞”、“萨吾尔登”舞,以及民间省事“西迁节”,都表达了新疆人民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新疆的民族音乐以节奏活泼明快、情绪热烈欢乐著称,手鼓、冬不拉、热瓦普为主要的伴奏乐器,歌词通俗易懂、曲调悠扬婉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