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戏剧冲突
这是一部常规戏剧结构的话剧,但又不是一个常规的写法。
《西望长安》以反面人物“栗晚成”为主角,同时以多散点、多地点、多形象的方式形成了他的个人特点。而这也是作家老舍和该剧要讽刺的地方——长久以来我国多地方、多部门、多干部不可避免的麻痺之意、官僚之风和个人私欲。
——关于主题立意
欺骗、英雄、社会主义建设、爱情、官僚作风、不作为、推卸责任……这些顺笔写就的词汇,都在剧作中有所提及和涉及 ,但这些都不构成这个戏的主题。
那什么是当初老舍先生创作此剧的主题到底为何?在此,我借用剧作中林树桐和唐石青在结尾处的对话来说明——林树桐解释自己的错误行为的根源为“用新社会的道德标准衡量了旧社会剩下的渣滓!”,而唐石青纠正他的观点说“你们恐怕是用旧社会的思想感情处理了新社会的事情!”。
个人认为“旧社会的思想感情处理了新社会的事情”,这是老舍先生所给出的主题。
但我个人认为这还不够。受到了时代的局限。即使是用了旧社会的思想感情来处理新社会的事情,那也不致让一个骗子在四年里大行其道。放在今天再来思考这个问题,我认为是人性根本的欲望导致的。
老话讲:贪小便宜吃大亏。广义地思考这个问题,是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从生理到心理的欲望,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人往往会盲目相信某些事物、某些人是按照自己的欲望构想那样存在的,这才是骗子能够骗得了人和人被骗子骗的核心。 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戏的首先要立足在人,主题要立在人的欲望上。
所以主题是欲望。
——现实意义
本剧讲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故事。离着今天的生活看似很遥远,但其实又很近。
今天来排演这部戏,不管是至于国家高度还是个人生活,以及中国戏剧依然有着强烈的时代意义。
首先,今天的中国,在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迎来了一个思想观念多元化的崭新时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人们对个体生命的关注超越了一切,英雄和激情都渐渐远去,曾有的崇高理想和信仰被世俗生活中庸常的欲望和卑微的生活需求所消解,人们更关心自我的利益。但在这个充满诱惑和欲望的时代里,更是需要冷静,需要看清脚下的路。
同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反腐教材。腐败不仅仅是贪污、官僚作风,工作上的麻痹大意实际上也是一种腐败。
其次,至于个人生活也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
再者,国家大剧院上演老舍先生的名著,无疑体现出剧院对中国话剧经典的尊重,这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