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 辞
今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过去50年来,中德秉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精神,持续推进两国关系,努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谱写了携手同行、相互成就的篇章。”其中,中德之间的人文交流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两国建立了高级别的人文对话机制,不断拓宽文化合作交流,以大量的人员互动、机构合作、学术交流增进了相互交融、互相成就,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艺术无国界,情谊越山河。50年来中德艺术交流在两国人文交流中亮点纷呈,展现德国传统与现代艺术发展的展览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重要场所多次举办,德国公众也乐见和欣赏来自中国的艺术。回顾2017年中德建交45周年之时,中央美术学院与德国波恩艺术与文化基金会共同努力,在京举办了“德国8:德国艺术在中国”系列展览,以回应此前在德举办的“中国8”当代艺术大展。两次大展的成功举办引发了两国公众的热烈反响,体现出中德两国艺术对话交流的高水平,以及探索更多跨越文化边界艺术活动的可能性。这次,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游目骋怀:旅德中国艺术家作品展”又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展示,让我们看到旅德中国艺术家们如何穿行于中德艺术之间,在研究、借鉴的基础上迸发创造的活力,将中德艺术传统和表现方式相融酿化,呈现出蓬勃的创造生机。他们以艺术构筑起两国人文交流的通途与桥梁,为中德两国半个世纪的真挚情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中德艺术交流将有助于中德双方携手努力,进一步巩固政治互信,深化务实合作,为推动创造两国人民的福祉做出新的贡献。
史明德
中国德国友好协会会长
中国前驻奥地利、驻德国大使
致 辞
中国与德国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自中德建交以来,文艺作为构建国际关系的桥梁之一,使艺术家们的交流互鉴成为夯实两国“友谊之桥”的重要基础。
北京是世界看中国的首要窗口,承载着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重要使命;而作为国家文化符号的国家大剧院,更是通过坚持“引领、传承、创新、包容、开放”的发展理念,打造着国际交流的平台,吸引和融合着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在此相遇相知、共同繁荣。在中德艺术交流方面,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不仅上演过柏林爱乐乐团、慕尼黑交响乐团、汉堡芭蕾舞团等精彩演出,还创排了德国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的歌剧《漂泊的荷兰人》《罗恩格林》《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等一系列经典佳作。
作为国家级综合艺术展示平台,国家大剧院不仅有着精彩的演出,还在艺术空间里举办高质量艺术展览。值此中德建交50周年之际,国家大剧院携手中国德国友好协会、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联合推出“游目骋怀:旅德中国艺术家作品展”。展览通过展出四十位中国旅德艺术家的作品,内容涵盖绘画、雕塑、设计、建筑以及新媒体艺术等多个领域,相对全面地展现自改革开放以来,艺术家们在中德艺术交流道路上的学习探索和取得的丰硕成果。相信通过观看此次展览,观众能够充分感受旅德中国艺术家们如何将两国文化之瑰丽璀璨进行吸纳消化后培育的艺术之花。举办此次展览,也是对中德两国友谊的见证和美好的祝福。
在此,我向参与本次展览的艺术家和辛勤付出的工作人员致以诚挚的感谢!祝愿中德两国发展欣欣向荣,艺术交流长存,友谊之树常青!
王宁
国家大剧院院长
2022年11月
前 言
中国和德国建交50年来,艺术交流成为两国友好往来的重要见证。中国和德国相互举办的大量艺术展以及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学府的相互交流,为增进两国公众的文化理解与认知,促进文明互鉴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也形成了持久的文化影响力和相向的文化吸引力。
旅德中国艺术家的学习、研究与创造是中德两国艺术交流史册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肇始于19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一大批年轻的中国艺术家前往德国,或留学于德国各地美术学府,或研访于德国艺术机构,切身领悟德国的文化传统与现代演变,感受德国当代艺术的观念流派,于开阔的视野中探索自己的艺术发展之路。他们的艺术彰显出的共性是对于表现性语言的运用和精神性内涵的思考,体现出跨越文化边界进行艺术实践的丰富性。
如今,他们已成为当代中国艺术的活跃力量。回到中国的艺术家以积极的创造姿态开拓发展,成为中国艺术与设计领域的领军人物;继续留在德国的艺术家也频繁漫游于今日愈发宽阔的两国艺术交流之中。
值此中德建交50周年之际,举办“游目骋怀:旅德中国艺术家作品展”,旨在呈现这批艺术家在中德文化蒙养下的艺术实践方式,也是对艺术旅德这一现象的梳理。展出作品涵盖绘画、雕塑、设计、建筑以及新媒体艺术等多个领域,映射出他们在中德艺术交流这座壮阔桥梁上的伫立与眺望、思考与探索,体现出他们融合中德两国文化艺术传统的创新创造。他们个人风格的建立为当代中国视觉艺术带来变革与生机,更让人对中德艺术交流的前景寄予畅想与展望。
范迪安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2022年11月

杨起
《联想》
布面丙烯
200x300cm
2019

朱金石
《凋零的时代正在开放》
布面油画
180x160cmx5
2019

许江
《葵园铿锵》
纸面水彩 66x48cmx16
2020

周春芽
《龙眠山庄》
纸上丙烯
150x210cm
2021

王敏
《北京2008》
海报设计
2008

马树青
《无题》
矿物色粉丙烯媒介剂亚麻布面
100(D)cm
2022

邓国源
《在花园2021.No.15》
丙烯,亚克力板,罩
60x80cm
2021

王小慧
《纳米摄影 喜马拉雅》
数码打印铝板
150x305cm
2010

张国龙
《畅想曲-极地生花》
亚克力、中国大漆、反射光体
400x500x120cm
2022

张晓刚
《光3号》
布面油画
160x200cm
2021

马路
《华》
综合技法
210x180cm
2017-2021

单凡
《缓慢之作,119小时7分48秒》
布面油画
160x400cm(四联) 2021

谭平
《无题》
布面丙烯
200x300cm
2016

任戎
《创世纪》系列
钢板镂空雕塑
280x75x75cm
2018

李继伟
《基因系列》
亚克力、丙烯颜色、木框、灯光
225x151x265cm
2021-2022

王兵
《春天》
纸板丙烯
29.5x21cm
2020

黄拱烘
《无题154》两连幅
布面油彩
215x190cm
2012

李迪
《纵横》
布面丙烯
250x200cm
2016

滕菲
《同一个世界》
不锈钢、背景墙图框5件
实物尺寸24x11.5x5.3cm
2020-2021

王小松
《穿越海滩》
布面树脂油画
168x175x30cm
2022

刘野
《竹子的构图4号》
50x70cm
布面丙烯
2011

缪晓春
《从头再来》(静帧)
三维电脑动画
14'22
2008-2010

孟煌
《水之波-2》
布面油画
180x280cm
2017

吕山川
《外滩》
布面油画
160x200cm
2017

金贵成
《”面具人生“-金贵成绘画个展招贴设计》
数码喷绘
170x120cm
2019 (2)

陈若冰
《无题(1156)》
布面丙烯
100x160cm
2011-2021

朱贤巍
《归根之一》
布面丙烯
150x250cm(三联画)
2020

林存真
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景观管理与实施管理工作

盛天泓
《怀抱小鹿的亚洲少女》(仿蜷川实花)
布面丙烯
213x152cm
2010

何崴
《一滴水图书馆》
建筑面积450平方米
2020-2021(2)

何见平
《书籍实验》
丝网印刷
28.5(L)x22(W)x5(H)cm
2021

薛雷
《摩登时代II》
瓷板祭坛画
195x106x5cm
2009

杨恺亮
《樱花》
布面油画
260x280cm
2004-2022

郭笋
《佐罗的忧伤》
布面油彩丙烯
210x200cm
2019

冯陆
《潘佳》
油色、环氧树脂
90x70x90cm
2021

吴哲仁
《8字下的扭曲2》
布面综合材料
120x160cm
2021

简策
《姐妹2》
布面丙烯,马克笔,蜡笔
200x160cm
2022

白蒂
《卜牛村》
布面油画
40x70cm
2022

太平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植绒吸光布、丙烯
110x110cmx14
2020

高郁韬
《紫》
收藏级艺术微喷
204x148.2cm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