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之于中国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具有很强的象征性、符号性,它承载着华夏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追求和情感记忆。白色的粘土在艺术创作者手中是思维的外延,是精神的具象化。陶瓷艺术因其工艺的需要,具有“感知”与“转化”的特性。陶艺家通过身体的感知,在将黏土塑形的过程中既遵循经验,又顺应变化,可以将情感直接注入作品。而烧制过程的不确定性,又为陶瓷这种“土与火的艺术”带来“天造”的忐忑与惊喜。身与心、个体与自然、感知与转化熔于一炉,陶瓷制造的过程本身即为现代艺术带来了启示。
本次展览由德化县陶瓷发展委员会主办,9月30日在国家大剧院艺术沙龙展厅开幕。展览将持续至10月9日。展览通过四位青年艺术家创作的现代陶艺作品,展示传统技法与现代美学的融合,启发人们关注德化陶瓷雕塑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发现不一样的“中国白”。
德化陶瓷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依托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港,从宋元时期起就作为中国和世界文化艺术交流的一张名片,在世界上享有“中国白”的美誉。此次参展的四位艺术家,从传统德化陶瓷制作工艺中汲取与借鉴表现手法,融汇现代美学表达,通过高度提炼陶瓷材料的精神性,拓展材料语言的未知世界,同时通过不断探索挖掘陶瓷特性,探究造型艺术的内涵和外延。经过长期的摸索与实践后,传统的陶瓷材料展现出多样的现代风格,为艺术表达提供了新的思考,呈现了当代语境下的陶瓷雕塑艺术。
部分展品欣赏

《盆景》系列1 陈德生
《盆景》系列2 陈德生
《盆景》系列3 陈德生
《琥珀-生命交响曲》系列1 郑博

《白驹》系列1
陈超

《白驹》系列2
陈超

《白驹》系列3
陈超

《万事大吉》 林似钦

《化》
林似钦
《家》 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