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参观游览 > 艺术展览 > 往期展览
雕塑家眼中的音乐家——国家大剧院南水下廊道音乐家雕塑创作纪实展
展览时间:2017/01/13-2017/02/09
展览地点:艺术沙龙
  • 展览介绍
  • 展厅实景
国家大剧院作为中国最高表演艺术中心,自成立之初便致力于文化艺术的传播与普及,在向广大观众提供大体量、高水准、高雅艺术演出的同时,也致力于收藏和展示优秀的艺术作品。为更好地打造大众心目中的艺术殿堂,营造具有剧院特色的艺术空间氛围,艺术品部于2014年启动“南水下廊道音乐家雕塑创作”项目。
这个以委约形式开展的大型主题雕塑创作项目,前后历时约三年完成。与西方艺术世界中大众普遍熟知的音乐家形象不同,这些作品更多的注重于表现音乐家的艺术生活的写照,或聚焦于音乐家的创作状态,或表现他们的演出瞬间,或以意象手法表达其精神内涵,或以写实手法专注其肖像塑造……既展现了雕塑家眼中音乐家的形象,又传递出不同艺术表现形式间的共性与联系,是近年来国内雕塑界关于肖像创作的一次大型专题成果展示。


南水下廊道雕塑群

将音乐用视觉化的语言呈现出来无疑是很具有挑战性的,但当我们置身于这组中、外音乐家雕像前,耳边仿佛流淌出肖邦的《夜曲》,响起《义勇军进行曲》雄浑的吼声,回荡起《祝酒歌》那欢快的旋律……感谢各位参与创作的艺术家与我们共同谱就这篇瑰丽雄浑的乐章!

创作回顾 
漫步在欧洲街头或是步入老牌剧院,我们往往可以在不经意间看到贝多芬、莫扎特、巴赫等音乐家的身影,它们或为雕像伫立于某处,或为肖像油画悬挂于厅堂之中……这些出自于画家或雕塑家,它们承载着人们对音乐的热爱,也向观者普及着音乐的知识。作为国家最高表演艺术中心,为更好地打造大众心目中的艺术殿堂,营造具有剧院特色的艺术空间氛围,实现艺术的传播与滴灌,在借鉴西方剧院的公共空间展陈经验的基础上,“音乐家雕塑创作项目”由此而生。



 
2014年,艺术品部工作人员广邀乐界专家,经过近3个月的资料收集与多轮论证,从数百位中外音乐家中遴选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外著名音乐家50位,又经反复推敲,最终确定10位中、外音乐家入选第一批音乐家雕塑创作名单,即中国的伯牙、嵇康、聂耳、李叔同(弘一法师),西方的巴赫、贝多芬、约翰·施特劳斯、威尔第、柴科夫斯基、肖邦。与此同时,工作人员邀请雕塑领域知名理论家、教育家及著名雕塑家成立项目专家组,摸底全国数十位知名雕塑家,针对不同雕塑家的创作风格进行深入调研,最终提名20位雕塑家并进行意向性洽谈。9月,音乐家雕塑创作项目正式启动,共有13位雕塑家参与此次创作之中;11月,全国老、中、青三代著名雕塑家聚集一堂,召开第一次雕塑创作会,交流创作思路,明确创作方向。不同于西方常见的音乐家雕塑,国家大剧院音乐家创作题材更加偏重于“中国雕塑家眼中的音乐家”,更加强调中国的雕塑家对音乐、对艺术的理解与追求。





 
时至次年4月,各位雕塑家们对音乐家反复揣摩、多次修改,先后提交绘画草图及雕塑小稿照片200余张;同时,艺术品部协同专家组针对各位雕塑家稿件召开研讨会,研讨修订方案10余次,最终在剧院、专家组及雕塑家的三方认可下确定了雕塑创作方案。2015年至2016年,各位雕塑家精益求精,在专家组的建议与艺术品部的不断沟通中,历经10余次的反复修改,甚至推翻重做,不断挑战自己、调整完善。2016年7月,音乐家雕塑创作基本完成;10月,雕塑铸造完成并于南水下廊道初次亮相,获得广大艺术爱好者与业内人士的一致赞誉。雕塑家霍波洋先生在创作中提到:“我真的很想做好,这是难得的机会,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音乐家不断的认知再认知的过程,真的很艰难,修改了很多次甚至推翻重做,但就是这样的不断提升,最终才有了精品的呈现,我希望这是一件能真正传下去,让后人记住的作品”。




 
十位音乐家肖像的背后是二百余张草图和一千一百多个反复琢磨、无法成眠的日日夜夜;是雕塑家、专家组与剧院工作者等艺术同道者的实地踏勘与深入研讨;是数十次的专家会、审稿会与交流会……从公共大厅到水下廊道,从剧院环廊到剧场前厅,处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凝视这些雕塑,您可以感受到嵇康抚琴的写意自得,为伯牙碎琴的决绝而无声悲鸣,听到聂耳的振臂歌唱,同贝多芬共一起漫步思考,与威尔第齐哼悠扬的旋律……三年时光,历史长河中近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短暂一瞬,却注定将成为国家大剧院音乐家雕塑创作与收藏历程中极其关键的时段。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音乐在耳边流淌,旋律不再抽象而无形,艺术的传承与教育在此铺展开来,我们如同新生的婴儿,从蹒跚学步到携手并进,一步一步踏上了充满阳光与希望的创作之路。